生物催化合成熊果苷的微生物的筛选研究.pdfVIP

生物催化合成熊果苷的微生物的筛选研究.pdf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生物催化合成熊果苷的微生物的筛选研究.pdf

《现代食品科技》 Modern 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Vol.23 No.7(总 97) 生物催化合成熊果苷的微生物的筛选研究 梁晓夏,庞宗文,梁静娟,汪德保,陈思名 (广西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广西 南宁 530005) 摘要:以麦芽糖和蔗糖为葡萄糖基供体检测了67 株包括丝状真菌、酵母菌和细菌在内的微生物催化合成熊果苷的能力,采用高 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转化液中熊果苷的含量,利用质谱法和比旋光度测定法分析产物的分子量和构型。结果表明催化合成熊果苷的能力 在微生物中是很普遍的,被检测的微生物中 70%以上能不同程度催化合成熊果苷,大多数微生物合成的为 β-熊果苷,少数微生物合 成的为 α-熊果苷。 关键词:熊果苷;微生物;生物合成 中图分类号:TQ920.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篇号:1673-9078(2007)07-0022-05 Screening of Microorganisms Catalyzing the Biosynthesis of Arbutin LIANG Xiao-xia, PANG Zong-wen, LIANG Jing-juan, WANG De-bao, CHEN Si-ming (College of Lif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Guangxi University, Nanning 530005, China ) Abstract: The catalytic capability of 67 Strains of mold, yeast and bacteria, for the biosynthesis of arbutin, were investigated. The molecular weight and configuration of arbutin were determined by HPLC, Electron Ionization-Mass Spectrometry and polarimetry.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re were more than 70 % of microorganisms which could produce enzyme for catalyzing the biosynthesis of arbutin and the superior product were β-arbutin. Key words: arbutin; microorganism; biosynthesis 熊果苷是国际公认的高效祛斑美白剂[1] 。β-熊果 选,以期找到能高效生产熊果苷的微生物,为微生物 苷可以通过化学合成法、天然植物提取法、植物细胞 发酵生产天然熊果苷打下基础。 培养法和微生物发酵或酶转化法来制备,α-熊果苷一 1 材料与方法 般只能通过微生物发酵转化法或微生物酶催化法制 备。化学合成法步骤繁杂,所得产物大多是β-熊果苷 1.1 主要材料及仪器 或α-熊果苷和β-熊果苷的混合物,分离纯化困难。天 α- 熊果苷标准品和 β- 熊果苷标准品均为美国 然植物提取法由于熊果苷含量低、生产成本高而很难 Sigma 公司提供,色谱纯甲醇为美国Fischer 公司提供, 实现工业化生产。植物细胞培养法[2]虽然转化率较高, 其他为分析纯试剂。 但生产周期长,转化液中熊果苷含量较少,造成后续 高效液相色谱仪,日本岛津公司;LC-10AT VP 分离困难。微生物发酵转化法或微生物酶催化法具有 高压泵;SPD-10A 紫外检测仪;GC-MS/QP5050A 气 原料较简单,发酵条件容易控制,生产周期短,合成

文档评论(0)

gacz00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