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县贫困村现状调研报告.doc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Xx县贫困村现状调研报告.doc

Xx县贫困村现状调研报告 一、XX县基本情况 (一)地理位置及范围 XX县位于云南省东北部与四川交界处,地处东经103°59′18″-104°27′50″,北纬27°49′11″-28°24′38″之间,东与四川XX、高县接壤,南靠彝良,西与大关、永善县毗邻,北与XX、水富县相连。东西最宽46公里,南北最长62.5公里,总面积2092平方公里,是云南入川的北大门之一,素有“滇川门户”之称。 ??? (二)地形、地貌、水文、气象 XX地理气候条件特殊。XX属典型的山区县,境内地势起伏较大,山势以高中山为主,呈南高北低状,由西南向东北方向倾斜。由于受关河、白水江深切,将全县分为三大块,东北片区、南部片区和西北片区,并形成了关河东岸和西岸两大山脉,造就出重峦叠嶂、山势陡峭、沟壑纵横的地形地貌特征。最高海拔2263米,最低海拔329米。县境南北狭长,东西略窄,最大纵距62.5公里,最大横距46公里。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形成了“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立体气候,夏季炎热,冬季湿润、偏暖,四季较为分明。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全年气候温和,日照较短,有多雾多湿多雨的特点,据气象部门统计,年平均气温17℃,极端最高温41.8℃,极端最低温-2.5℃,大于10℃的年积温5370℃,多年平均日照为965.7小时(841-1170小时之间),日照率22%,相对湿度81%,无霜期为328天。全县多年平均降雨量1226.2毫米,最高值1800毫米,最低值1000毫米。全县多年平均径流量为17.83亿立方米,折合多年平均径流量884毫米,径流系数0.72,径流的地理分布与降水分布相同,高值达1200毫米,低值为700毫米。最适宜发展林业。 (三)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XX县属国家级贫困县,全县辖10个乡镇,78个村委会,16个社区,2624个村民小组。2013年末有农业人口92528户355361人,劳动力177817人。有耕地39.28万亩,其中25度以上的坡耕地26.3万亩,占总耕地面积的66.95%。全县国民生产总值317929万元,其中,第一产业71098万元,第二产业156064万元,第三产业90767万元,三产比重依次为22.4:49.08:28.55;县财政年总收入13809万元,支出为143999万元;粮食总产量12.63万吨;农民人均有粮338公斤,农民人均纯收入3971元。人均纯收入低于2300元以下的贫困人口还有25210户113400人,占农业人口的31.91%。绝大多数贫困人口分散居住在边远偏僻的山村,交通不便只好人背马驮;电力紧缺或供电质量太差,黑灯瞎火只好用火把、手电筒照明;通信落后,信息闭塞,土地贫瘠,物产单一,广种薄收;饮水缺乏,取水距离远;就医入学远非常困难。 ? ?? (四)基础设施状况 全县乡(镇)通公路率为100%、78个行政村基本通拖拉机公路,自然村通公路率36%,通车里程918公里,其中省管公路140公里,乡村公路778公里,公路路面较差,等级偏低,等外公路偏多,通路不通车现象严重。已经修建的内昆铁路由北向南贯穿全境。实现了村村通程控电话。通电的村78个,基本实现行政村村村通电,农户通电率85%,但是供电线路简易、老化,达不到供电技术要求的占50%左右,电力设施陈旧,农村电价太高。 二、贫困现状、原因及问题 由于XX县处于多种自然灾害交汇的山区,风、冷、干旱、洪涝、冰雹、泥石流等灾害较为严重,因灾返贫、因病返贫的现象较为突出。大部分特困人口集中在自然地理条件较差的边远深山区,贫困的主要原因: 一是山高坡陡,山大沟深,土地瘠薄。由于这些地区通路、通水、通电、通讯、上学、就医等设施改善投资大、成本高、开发难度大,一定程度上被社会发展边缘化。致使这些地区交通不通、信息闭塞、文化落后、观念保守、与外界交往沟通难,谋生发展能力低,脱贫致富无门路、无条件、无能力。贫困群体生活条件、人居环境、医疗卫生条件差,文化落后,精神生活贫乏。 二是贫困村不少农民素质低,没有发展思路。对商品经济至今还很陌生,他们一贯认为农耕为本,听天由命,消极悲观,贫穷是因为祖坟没有埋好,居住的环境屋基不好、命运不好,缺乏信心和勇气,把希望寄于“老天爷”风调雨顺, 思想观念保守,无能力走出深山沟,接受新事物。 三是现有贫困人口主要集中在自然条件恶劣、气候多变。灾害频繁,生态环境脆弱,暴雨、冰雹、霜冻、泥石流等自然灾害频发,基础设施薄弱无法保障的地方,缺乏起码的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遇到自然灾害和疾病,贫困程度急剧加大,返贫率高。 四是疾病、伤残、弱智胆怯、子女上学成为贫困的重要原因。农民虽然大部分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但远离公路、远离医院,无条件及时就医,不管不问的贫困户在贫困村比较常见。一些村级卫生室条件差,医生职业道德差,技术水平落后,

文档评论(0)

wangshirufe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