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讲 环境重塑社会.ppt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7讲 环境重塑社会 —和自然和谐相处 环境重塑社会 人类是生物进化的产物,由于人能动的作用于自然、改造和创造适应自己需要的环境,对整个地球和自然界产生了举足轻重的影响。 人类在改造自然和发展经济方面取得辉煌的业绩,但面临前所未有的人口、资源、环境危机。 人类全面认真总结了自身发展的历程,重新审视自己的社会经济行为之后,最终选择了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环境重塑社会 可持续发展战略 对传统模式的反思 可持续发展战略与实施 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 绿色技术与清洁生产 绿色技术 清洁生产 主要途径 生命周期评估 环境保护产业兴起 环保产业的概念和意义 中国环境保护产业现状 可持续发展战略 概念 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 其自身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全新的发展思想和发展战略 古代朴素的可持续性思想 公元前3世纪,我国先秦思想家荀况在《王制》中说:“草木荣华滋硕之时,则斧斤不入山林,不夭其生,不绝其长也;鼋鼍鱼鳖鳅鳇孕别之时,罔罟毒药不入泽,不夭其生,不绝其长也,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者不失时,故五谷不绝,而百姓有余食也;污池渊沼川泽,谨其时禁,故鱼鳖优多,而百姓有余用也,斩伐养长不失其时,故山林不童,而百姓有余材也。 中国古代的环境意识 中国上古时代的《诗经》指出:山川乃资源的产处,要与百神一同祭祀。 西周时期(约公元前1066—前771年)颁布的《伐崇令》规定:“毋填井,毋伐树,毋动六畜,有不如令者,死无赦。”这是中国古代较早的保护水源、森林和动物的法令,极为严厉。 春秋战国时代(约公元前700年—前221年)对保护生物资源有了明确的规定,范围相当广泛,并始终同经济发展相联系。最具代表性和影响力的人物是在齐国为相的管仲。他从发展经济、富国强兵的目标出发,十分注意实施山林川泽的管理和自然资源保护。他认为,山林川泽是“天财之所出”。不能很好地保护山林川泽的人,不配当国家领导人(原话是:“为人君不能谨守其山林菹泽草莱,不可以立为王”。 秦汉时期(约公元前220年—公元220年)保护生物资源的理论达到了高水平。西汉淮南王刘安在《淮南子》中对古代生物资源保护政策做了最完善的论述。他指出:禁止砍伐生长的树木,不能捣毁鸟巢、不捕杀怀孕孵卵的动物,特别要保护好幼小的麋和鹿等。 唐代(公元618年—907年)把山林川泽、苑囿、打猎、城市绿化、郊祠神坛、五岳名山纳入政府管理的职责范围。还把京兆、河南两都四郊三百里划为禁伐区或禁猎区。管理范围超过了先秦时期。 宋代(公元960—1279年)注重了对生物资源的立法保护。从宋代起,人们对围湖造田导致蓄泄两误,滥砍乱伐导致水土流失的问题已经有所觉察,说明当时的有识之士对环境问题的敏感。 明代(公元1368—1644年)对山林川泽的保护承袭了前代的规定,并且管制范围相当广泛。到仁宗(公元1425—1426年)时,政府开始放弃管制措施。“山场、园林、湖泊、坑冶、果树、蜜蜂官设守禁者,悉予民。”由于驰禁湖泊,使许多湖泊被盗为田,破坏了生态平衡,造成了人为的自然灾害。这是保护方面的倒退,对环境损害很大。 清代(公元1645—1911年)人口猛增,又开放了东北、西北及江南,许多草原或山地垦为农田。造成草原退化、沙漠扩展、林木破坏和水土流失,环境遭到进一步破坏。当时的有识之士已看到问题所在,并提出了警告。但并未引起清王朝的重视,不合理的垦殖仍然继续,对中国环境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作于1692年《康熙南巡图》,中国大地拥有丰厚的自然资源, 我们祖先对大自然充满景仰之情(藏于纽约大都会博物馆) 对传统模式的反思 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采猎文明 对传统模式的反思 农业文明使人与自然的和谐走向衰落 兰州古称皋兰县:天晴万树挑浪高 绝顶青青立马看 如今皋兰山顶: 两棵老榆树 对传统模式的反思 工业文明破坏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发展思想:驾驱自然,作自然的主人 发展模式:高投入、高污染、高消费 对传统模式的反思 对环境的关注与行动 1960 寂静的春天 最早的反思 1972 增长的极限 严肃的忧患 1972 人类环境宣言 正式的挑战 1987 我们共同的未来 重要的飞跃 1992 21世纪议程 人类的共识 环境文明与绿色文明的标志 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 可持续发展战略与实施 可持续发展定义 : 既满足当代人的需

文档评论(0)

ww9005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