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历史专题研究.ppt
歷史專題研究 石硤尾大火 研究目的 公共房屋---是現在最多香港人居住的房屋種類,至今已有五十年的歷史。可能我們當中有很多人都是在公屋成長,甚或現在也是住在公屋。但我們可有想過為什麼會有公屋的出現? 這份專題研究的目的便是在於認識導致公屋出現的導火線---「石硤尾大火」的來龍去脈。並且從各種史料之中,認識當時災民的生活情況,並且會探討一下大火前後災民的居住環境因著第一批公屋的出現會有何變化。 第一部份﹕石硤尾大火 星火燎原 大火於何時發生? 石硤尾大火是發生於五十年之前,即是一九五三年的十二月廿五日,也就是在普天同慶的聖誕節當晚,無數災民的家園一夜之間化為灰燼。 大火發生的經過 十 二 月 二 十 五 日 晚 上 九 時 三十 分 , 白 田 村 眾 安 道 一 百 二 十 四 號 二 樓 , 有 人 在 木 屋 內 製 造 鞋 面,在 燃 點 火 水 燈 時 不 慎 燒 著 棉 胎 , 引 起 火 警 。 火 勢 最 初 並 不 強 烈 , 僅 波 及 三 十 多 間 房 屋 ; 但 後 來 強 烈 的 北 風 陡 起 , 令 火 燄 迅 速 四 處 蔓 延 , 未 及 十 分 鐘 , 大 火 已 波 及 數 百 戶 。 十 時 正 , 火 頭 由 白 田 村 向 東 灣 及 正 街 蔓 延 , 火 高 數 十 丈 , 火 勢 一 發 不 可 收 拾 。 消 防 局 長 哥 民 以 災 情 嚴 重 , 立 刻 下 令 香 港 區 兩 架 滅 火 車 渡 海 , 並 召 集 所 有 後 備 消 防 人 員 前 往 災 場 協 助 灌 救 。 十 一 時 十 分 , 整 個 白 田 村 已 被 焚 毀 , 不 論 是 木 造 或 石 造 的 房 屋 , 一 概 化 為 灰 燼 。 四 野 一 片 頹 垣 敗 瓦 , 但 大 火 餘 威 未 了 , 直 至 零 晨 二 時 三 十 分 火 勢 才 得 以 控 制 。 災情嚴重 根據當時港督葛亮洪向英國政府的報告中提到,這場石硤尾大火,災場廣及41英畝,即相當於164,000平方公尺。 大火歷時六個小時,波及白田上村、白田下村、石硤尾村、窩仔上村、窩仔下村和大埔村共六個木屋區。 這一場大火共燒毀木屋二千五百八十間,共一萬二千戶,災民人數高達五萬七千一百五十一人。 第二部份﹕災後重建 房屋發展新一頁 在日治時期有過半數的香港人口逃返中國,但在二次大戰之後人口又急速回流,加上1947年之後內地發生國共內戰,使更多難民由中國湧入香港;使人口增至160萬,並且持續上升,到了1950年,估計香港人口便有230多萬。 這些突然增多的「新移民」為求一個安身之所,於是便用一些簡陋的材料,如木板及鐵皮,搭建自己的居所,「木屋區」便應運而生。 由於木屋林立,每當踏入風高物燥的秀節,木屋區就特別容易引起火災,其實在石硤尾大火之前,已經發生了多次木屋火災。 例如五零年十二月四日,青山道李鄭屋村發生大火 , 燒毀了千多間木屋,災民六千;五一年十一月 二十一日,東頭村木屋區大火,災民達一萬四千。 因此公屋並不是單單因為石硤尾大火這次災難 而出現,這其實是存在已久的社會問題,只是石硤尾大火的災情實在太嚴重,令香港政府不得不理而已。 房屋政策的轉捩點 石硤尾大火之後,廣大的木屋區變為一片廢墟,災民流離失所,極需要解決他們住屋的問題。因此,香港政府打破了她一貫的不干預政策,在災區原地興建了一批徙置房屋,首先建成的是一批兩層高的平房。 到了1954年10月,八幢七層高的徙置房屋正式落成,當時人稱為「徙廈」,而每間房的面積只有百餘平方呎。 這些房屋的環境十分擠迫,每到夜晚,甚至可見走 廊放滿帆布床,有如一個長蛇陣。至於徙廈的天台,則開闢作小學、社區中心 等設施。這些就是香港的第一批公共房屋。完全是為了應付災民的需要而建的。 香港第一批公共房屋 石硤尾村是香港第一個徙置式的公共房屋,樓高六至七層,從高處望去,樓宇像英文字母H,中央部份是公共浴室,而二端就是租住單位,所有租住單位的入口均由長長的走廊連接,走廊通道看來也是像一個H字。此外,部份分隔二個單位的牆璧高處,設有長方形小孔,是作為通風之用。 ? 石硤尾村的H型徙置區,由規劃、打樁至樓宇建成,只需半年時間;加上此等建築又是屬於緊急的設施,質素和室內設備當然較為簡陋!每幢H型徙置區樓宇的頂層,均設有學校和操場,這正是「七層徙置區」的標記。? 而石硤尾村共分兩期建造,第一期便是之前交待過在1954年10月落成的八幢大廈﹔至1963年,另外的21幢七層大廈陸續落成。因此,石硤尾村共有29幢大廈。 而由於這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