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十届全国化学传感器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 0光学式化学传感器及其他传感器
01
O尿酸酶电化学发光生物传感器研究
吴梅笙,储海虹,屠一锋‘
(苏州大学化学系,分析化学研究所,苏州大学独墅湖校区,苏州,215123)
摘要:通过电聚合吡咯将尿酸酶固定在电极表面,在铁氰化钾和鲁米诺共存条件下,选择最优条以电化学
X X
发光(ECL)方式测定发光信号对尿酸浓度的响应,线性范围为1.2610-【g/mL-I.4
10-69/mL,表明该ECL生物
传感器有极高的灵敏度.
通过恒电位电聚合的方法将尿酸酶固定在工作电极表面,底液为磷酸缓冲溶液,加入
Il
8×10屯mol/L高氯酸锂作为支持电解质,1
L吡咯,0.059/L尿酸酶。在电聚合过程中,聚吡咯
被氧化,氧化态聚毗咯膜的正电荷通常呈分散分布,而酶分子在一定酸碱度的缓冲液中带负电(缓
冲溶液的pH值大于酶的等电点时),这就使得酶分子能以离子键与聚吡咯结合,因此,随着聚吡
咯膜的形成,尿酸酶分子能以离子键与聚吡咯结合,同时也可被周围的聚合物链缠结包埋固定。
在K。Fe(CN)。存在下,尿酸酶催化尿酸氧化反应产生H:0。,它能增敏鲁米诺的电化学发光。基于
敏度。
尿酸酶
尿酸 +02+H20——斗尿囊素+H202+C02
随着溶液中尿酸浓度的增加,PPy/酶电极对尿酸的循环伏安响应见图1,可见随着尿酸的
增加,在一O.5v左右的还原峰也随着增加,与H:Oz出现的电位相同,可以判定此峰是尿酸氧化所
产生的,可以证明该体系中尿酸酶催化尿酸氧化反应生成了HzO。。
m ¨ ∞ ∞ -ID
舯l∞tⅫ(、I) uric撕d砌姗灯砸∞(1矿咖I)
图1.PPy/酶电极对尿酸的循环伏安响应 图2:PPy,酶电极与裸电极的ECL的比较
acofi s to
C。I。。Idfrom 2.1×10。g/mL7.35X10‘g/mL a.裸电极,b.PPy/酶电极,c.增敏倍数
在同样的条件下,用电化学发光的方法,比较固定化尿酸氧化酶前后电极对尿酸的响应变化,
结果见图2。
从上图可以看出,当将尿酸酶固定在电极上时,ECL光强提高了i00至200倍,因此,检测
尿酸的灵敏度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检测尿酸获得最高灵敏度。铁氰化钾在该体系中不仅能氧化鲁米诺,而且对酶反应的动力学行为
都有影响,因此考察了K。Fe(CN)。浓度在O~1Xi0叫mol/L范围内对电化学发光信号的影响,结果表
195
第十届全国化学传感器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 0光学式化学传感器及其他传感器
X
明当I(3Fe(CN)。浓度为1
感器ECL的变化,尿酸酶的浓度大于4×10。89/mL时,随着尿酸酶浓度的增加,ECL光强线性增大,
当尿酸酶浓度达到1.4×10巧mol/L后,ECL光强不再继续增强,说明此时尿酸酶与尿酸的反应已
经达到了平衡,不再有更多的过氧化氢产生。
在上述条件下,当尿酸浓度小于1.26×10。119/mL时,随着尿酸浓度的增大,ECL光强减小,
此时,由于尿酸的含量很低,因此生成的过氧化氢也很少,体系的ECL光强的下降主要是由于尿
酸对鲁米诺一铁氰化钾ECL的猝灭引起的。当尿酸的浓度大于1.26X10qlg/mi时,随着尿酸浓度
的增大,ECL光强也随着增大,因此,PPy/酶电极可以灵敏的检测尿酸,线性范围是1.26×
满意的重现性。
参考文献:
[2]R.S.Sethi,Biosens.Bioelectron.9(1994)243.
822.
17(1995)2627.
[4]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