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科技與社會導論課程介紹 林宜平 陽明大學 科技與社會研究所 課程由來 教育部「科技與社會跨領域教學計畫」 「護理、科技醫療與社會」 網站:.tw/nts/ 「科技與社會跨領域教學計畫」 「科技與社會」學門,簡稱STS(Science and Technology Studies),近二十年來發展的新興學科。由於科技發展對社會文化與自然環境造成的衝擊逐漸成為公共核心議題,促使此一跨學科的新興研究領域產生。 STS把科學與技術視為徹底的社會活動,強調科技與社會二者彼此是相生相成的關係。換言之,科技的發展固然影響甚至型塑了社會文化,但科技往往也受到社會文化的引導與形塑。 「科技與社會跨領域教學計畫」 「在教育部顧問室的支持下,本計畫鼓勵理工醫護農學院教師與STS研究教學者合作,共同研發『科技與社會』跨領域課程,以增進理工醫護農大學部學生對科技與社會互相建構過程的認識,培養兼具社會關懷的科技專才。」 計畫成員 蔣欣欣(護理學系) 盧孳豔(社區護理研究所) 林宜平(科技與社會研究所) 梁婉媚(教學助理) 什麼是「科技與社會」或ST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tudies(科技與社會研究) Science, Technology, and Society(科技與社會) 將科學與技術視為複雜的社會產物加以分析,討論科技發展所引發的認識論(與知識,人類認識相關)、政治、倫理問題 三種看待科技與社會的方式 科技形塑社會,科技決定論 科技的社會形塑,科技的社會建構 科技與社會的相互生產,或相互形塑 傳統的科技觀 Progressive, internalist(進步論,內在史觀) Robert Merton的知識社會學 (1930s) Scientific norms Universalism 普遍性 Communalism 共有性 Disinterestedness 無私 Organized scepticism 組織性懷疑 科技決定論(Technological Determinism) 歷史淵源 啟蒙時期,十九世紀…,二次大戰 對於科技文明的樂觀:人定勝天 蒸氣機、鐵路、電氣、石化、資訊工業 醫學與公共衛生的發展等等 科技(包含醫療)成為社會與經濟發展的動力,現代社會的堅實基礎 進步史觀、現在史觀 歷史研究的例子 傳統科學史、醫學史: 英雄、偉人、天才、努力不懈的個人的成就史 如何從過去的黑暗與愚昧走到現在的光明 市面上的科普讀物的主要寫作方式 社會建構論(social constructivism) 1960s, 70s年代社會動盪 民族獨立、民權運動、女權運動、反戰、消費者運動 STS(啟蒙運動 vs. 浪漫主義) a new order in human history 對於科學與技術傳統觀念的反省 環保議題(DDT)、核能等 科技發展並不等同社會進步 科學是否真如科學家所言的理想、客觀、 中立? “Golem” 社會建構論(social constructivism) 科學或醫學的社會史: 科學醫學知識生產的背景(社會真空,天縱英才) 科學與醫學與眾多社會因素之間的緊密關係(經濟、政治、 文化、 性別...等) 藉由對科學的歷史研究 瞭解科學的複雜圖像 可瞭解社會的面貌 社會建構論(social constructivism) 科學知識與活動 在何種社會脈絡、 根據何種社會規範、 立基於何種前提假設、 出自何種利益、 為達到何種目的, 而被生產出來? 又透過何種過程, 獲得權威性及普遍性? 社會建構論(social constructivism) 科學史 「客觀性」(objectivity)的歷史 醫學史 殖民醫學 性別研究 性別與公民權利 社會建構論(social constructivism) Emily Martin 精子與卵子的羅曼史 社會建構論(social constructivism) 「技術」的社會建構(social construction of technology, SCOT) 從「知識」到「技術」 技術的歷史、含意,不同使用者所賦予的含意:技術物的社會性、可塑性、其他可能性 例子 顯微鏡(17世紀初期) 汽車(20世紀初美國) 科技與社會的相互形塑 Stephen H Cutcliffe (1990) STS的任務:‘…the explication of science of technology as complex enterprises that take place in specific social contexts shaped by, and in turn, shaping, human values as reflected an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