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孔子“孝”非反思先行性之哲学分析的论文
孔子“孝”非反思先行性之哲学分析的论文
孔子孝非反思先行性之哲学分析
研究儒家伦理哲学,历来学者都绕不过孔子仁的思想,但孔子的仁在何种意义上是一种哲学的进而是伦理学的思想,却缺少系统和有效的论证。也就是说,孔子仁的中心哲学思路,以及后来儒家对于人己问题的思考的哲学内涵是什么,较少得到哲学的对待和仔细的研讨①。甚至可以说,仁的思想在哪一种意义上是伦理学的思想,大多数研究者并没有作出哲学的论证。因此,尽管研究孔子仁思想的著作汗牛充栋,而深入探讨仁的伦理学意义,尤其是仁如何成为其作为己与人关系的哲学原初出发点的哲学讨论并不多,而从比较哲学角度思考此问题的成果就更少。本文从宋儒关于孝与仁关系存在的问题出发,论证孝之非反思先行性,以及其本体论与宗教性基础。 一、对宋儒孝仁不通的哲学突破 《论语》通过有子之口认为孝是仁的根本,它来自人对自己生命原初状态的体会。人通过领会最初的家庭关系,增强对生养自己的父母的孝心,进而将这种孝心发于行为: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② 孝心是为仁的根本,如果认真体会孝之本,道就慢慢成长起来。人先有孝、有亲、有爱,才能达到仁境。此仁与人本通,陈善、王恕、焦竑、朱彬、江声、王肇晋、黄汝成等都认为仁当作人,其实是认为孝悌是做人的根本 ③ 程树德:《论语集释》,中华书局1990年版,第13-14、14页。。程树德认为宋儒不通训诂,强行解释孝与仁的关系,却很难解释得通。如程颐认为孝悌就是非常具体的行为: 谓行仁自孝弟始,孝悌是仁之一事。谓之行仁之本则可,谓是仁之本则不可。盖仁是性也,孝弟是用也,性中只有个仁义理智四者而已,曷尝有孝弟来?朱熹:《四书集注》,岳麓书社1987年版,第66页。 类似的说法有谢显道的孝弟非仁;陆九渊认为有子之言支离;王守仁说仁只求于心,不必求诸父兄事物等等③。显然,在这里出现一个由孝到仁的困境,似乎汉儒通过注疏解决了,而宋儒加以义理理解的时候反而不通了。 古代将孝与仁相通的努力也有:如邢疏此章言孝弟之行也。《揅经室集》云:孔子道在《孝经》,有子此章实通澈本源之论,其列于首篇次章宜也。孙诒仲曰:仁之发见,其切近而精切实在者,莫先于孝弟。陈天祥《四书辨疑》:孟子言人人亲其亲长其长,而天下平。这样是把孝弟之行作为治国平天下的根本出发点。这些注释虽然提到孝与仁的关系,但根本上是说孝悌是做人的根本,是汉儒的延伸,其实不过是把本来具有深刻意味的学理,转化为显而易见的儒家常道罢了,都是从《后汉书?延笃传》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人之行也这个角度来说的。这些解释对于宋儒的义理探究,似乎并没有什么帮助,以致宋儒一直没有给出令人信服的答案。换言之,对于孝与仁之间的哲学关系,哲人们的讨论说明他们并没有很好地触及和展开。 现代注家对于这个问题并非没有注意,杨伯峻认为汉儒的说法虽然也讲得通,但不能和本立而道生一句相呼应,未必符合有子的原意。并引《管子?戒篇》孝弟者,仁之祖说明原文其实是通的杨伯峻:《论语译注》,中华书局1980年版,第3页。。李泽厚《论语今读》的注虽引《集释》关于孝悌与为人的关系,但他延伸出去讲孔学(或)儒学半是宗教,半是哲学,强调儒学的特质在于把人或仁的根本建立在日常生活即与家庭成员的情感关系之上 李源厚:《论语今读》,安徽文艺出版社1998年版,第31页。。马恒君也从古代哲学的基本架构来解释仁: 中国传统的文字结构学,认为仁字的二,上一画是天,下一画是地,仁是人立于天地之间。天是阳,地是阴,阴阳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人处在对立统一之中,也是在彼此的关系之中。孝弟指本,仁指的显然是道。人活在世界上要实行公益,顾及到彼此。马恒君:《论语正宗》,华夏出版社2007年版,第3页。 马恒君直截了当地认为,本章说明孝悌是仁义的根本。应该说,把孝视为仁的基础,并且把孝经过反思之后,置于人情的非反思性的先行性地位加以强调,对有子和孔子都是说得通的,否则《论语》也不会开篇第二章就引有子的话。 欧美汉学家在翻译本章时也是基本从仁不从人,因为中文中为仁与为人可以互通,译成英文就必须有所区别。关于为仁之本,有如下翻译:the root of authoritative conduct(安乐哲与罗斯文)ames and rosemont, the analects of confucius: a philosophical translation,ballantine books, 1999, p 71;roots of humanity(chichung huang, 并认为仁可以解释成all-embracing love)chichung huang,the analects of confucius,new york, oxford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