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历年Nobel生理学奖获得者及其研究信息(1901~
1901----1910: 1901 1902 1903 1904 1905 1906 1907 1908 1909 19101911----1920: 1911 1912 1913 1914 1915 1916 1917 1918 1919 1920
1921----1930: 1921 1922 1923 1924 1925 1926 1927 1928 1929 1930
1931----1940: 1931 1932 1933 1934 1935 1936 1937 1938 1939 1940
1941----1950: 1941 1942 1943 1944 1945 1946 1947 1948 1949 1950
1951----1960: 1951 1952 1953 1954 1955 1956 1957 1958 1959 1960
1901年诺贝尔生理学奖获得者:Emil von Behring
贝林,德国细菌学家,免疫学家。发现白喉抗毒素。首次成功地用动物的免疫血清治疗白喉,为血清疗法的创始人之一 。1901年获首次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1854年3月15日生於德国汉斯道夫,1917年3月31日卒於马尔堡。1874年入柏林腓特烈-威廉学院,1878年获医学博士学位,按规定留在军中服役10年。1887年被派至波恩药理研究所深造 。1889年服役期满後至柏林大学卫生研究所随R.科赫研究,与P.埃尔利希﹑梅契尼科夫等接触,这对其研究事业有很大影响。1895年任马尔堡大学卫生学教授,并组建贝林研究所。
早年他研究碘仿的防腐作用,以後研究当时流行的传染病如结核﹑白喉等。1898年曾用“结核菌蜡”(经水合氯醛处理後的结核菌提取物)治疗结核病,未获成功。他还提出婴幼儿患结核病的主要原因是喝了含结核菌的牛奶, 并不切实际地建议在牛奶中加入甲醛或过氧化氢进行消毒。他突出的贡献是与北里柴三郎一同发现给动物注射白喉毒素,并逐渐加大剂量後,其血清中产生一种能抵抗白喉的特异性物质,具有中和毒素的作用,他称之为抗毒素;他还证明用非致死量的破伤风毒素多次给动物注射後,其血清对破伤风毒素有特异性中和作用,将此血清给其他动物注射可使之获得免疫,他的成就为体液病理学增添新的活力。1891年用白喉抗毒素血清治疗白喉患儿成功 ,这一疗法很快得到推广,使白喉病死亡率大为降低。因此贝林被誉为“儿童的救星”。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他研制的破伤风免疫血清应用於战伤,他又被誉为“战士的救星”。他的学术成就堪与细菌学先驱L.巴斯德和科赫相匹敌,然而他与科赫的竞争﹑不和以及与埃尔利希的分道扬镳,对他的工作﹑成就有很大影响。代表作为《白喉的历史》。
1891年12月的一天,在法国柏里格医院,贝林正缓缓地把自制的白喉抗毒素血清,注入一个奄奄一息的白喉患儿的体内。贝林一丝不苟地操作,全神贯注地观察,从他邓小心翼翼的神态,使人感到这是非同一般的治疗。原来,这是他第一次用白喉抗毒素血清给白喉患者治疗。弄得不好,是会出人命的。因此,他格外小心,以至于显得有些紧张。
首次治疗成功了!病儿的生命被贝林从死神手中夺了回来,重新活跃在充满诗情画意的世界里。自此,以前被视为不治之症的白喉病,被贝林征服了。很快,白喉抗毒素供不应求,各药房争相购买。这一灵丹妙药成了儿童的福音,挽救了千千万万病儿的生命。
贝林是如何发现白喉抗毒素这一灵丹妙药的呢?这还得从贝林结识一位日本朋友说起。贝林是学医的,曾当过军医,后来被大名鼎鼎的细菌学家柯赫看中,便到科赫卫生研究所从事细菌研究工作。这是个蜚声世界的研究所,有过许多重大的发明,曾引起世界各地不少著名科学家的瞩目,并纷纷前往这儿访问。日本学者北里柴三郎也慕名来到这儿。他与贝林一见如故,两人进行学术交流时,谈得非常投机。
一天,他俩在花园里散步,说东道西,但三句话不离本行,话题从未离开过医学。“中国古代医书上有一条医理,叫做‘以毒攻毒’”,北里柴三郎满有把握他说。“我看它之所以能延用至今,必定合乎科学道理。我们能否根据这条医理来预防和治疗疾病呢?”“以毒攻毒,以毒攻毒”,贝林像被什么东西迷住了似的,不停的重复着这几个字,脑海里同时掠过了一幕幕往事。他感到豁然开朗了,“对!以毒攻毒,既然病毒能产生毒素毒害人和动物,那么就一定会有一种能攻毒的抗毒素。”
真是“心有灵犀一点通”,简短的交谈,使他俩各自从对方那儿受到启发。于是,一个伟大的发明就从这里萌芽了!明白了医理,认准了道路,贝林就一头扎进实验室。经过数百次试验,认为成功只是迟早的事情。于是,在1889年法国医学学会的年会上,他首次提出了“抗毒素免疫”的新概念,并向与会者阐述了以毒攻毒的原理。论是新思想还是新东西,在其诞生之初,通常是难以为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