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韩油区油藏分布规律的研究.doc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东韩油区延延长组油气分布规律研究 刘万明李艳 韩迎鸽 (延长油田股份有限公司定边采油厂,陕西) 摘要:藏内流体分异作用不充分,油藏多以油水同层为主。关键词:;;储层;分布规律 东韩油区位于陕西省定边县,盆地构造单元位于鄂尔多斯盆地天环凹陷区内。前人研究认为,当时在东韩油区的东西两侧,发育两条古河道(宁陕古河和蒙陕古河)。它们在吴旗以南交汇,一起注入甘陕古河。研究区位于两条河道之间的台地—定边台地之上。经近些年来钻探开发证明,是十分有利的含油气区带。油区西侧为油坊庄油田。十余年来东韩油区已钻各类油井近700多口,钻遇、延10、延9等个具有工业价值的油层。 1地层特征 东韩油区位于天环凹陷,为一东高西低的宽缓鼻状构造,构造幅度在30~50m左右,构造发育简单,没有断层发育。该区沉积相以河流相和三角洲相前缘相沉积为主。构造与沉积的关系,决定了该区油藏类型为构造控制下的岩性油藏 图1 东韩油区延安组、延长组地层综合柱状图 (1)延长组沉积时,多期的水进、水退过程在纵向上形成了多套良好的储盖组合延长组的地层有3、23、22、21地层,呈明显的下细上粗反旋回,构成延长组典型的三套储盖配置组合。具体来说,3顶部为一大套砂岩沉积,其上覆长23底部的泥岩组成长3的盖层,组成该区钻遇的第一套储盖组合;23顶部沉积的砂岩与长22底部沉积的泥岩构成第二套储盖组合;22顶部沉积的砂岩与上覆21底部沉积的泥岩构成第三套储盖组合,也是该区最有利的一套储盖组合。 延安组沉积时,10底部的不整合面不仅起到了油气运移的通道,同时也是影响油气分布的控制因素。 根据沉积相研究表明,延安组的河道砂与延长组的分流河道、河口坝等沉积微相是油气富集的有利地带。研究表明,东韩油区内油藏主要分布在河道砂、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和前缘席状砂等微相中。其中河道和水下分流河道是该区最有利的聚油区。 2储层物性特征 东韩油区位于泛滥平原与湖泊沉积的过渡地带,三叠系延长组主要以大型湖盆三角洲沉积为主,同时发育三角洲平原的曲流河沉积。侏罗系以河流相沉积为主。河道规模大,又具有多期河道叠加发育的特点。 三叠系延长组及侏罗系延安组为本油区的两套含油层系。储集层较为发育。各层段储集层横向发育程度变化大。对东韩油区而言,主要是3、1、、油层段。10储层孔隙度主要分布在15~19%之间,平均值为18.02%,占总样品数的78.95%,主峰值为19%10储层渗透率在11~300×10-3μm2,平均值为73.42×10-3μm2。2储层孔隙度主要分布在13~19%,平均值为15.9%,主峰为17%。长2储层渗透率在0.009~145.2×10-3μm2,平均值为7.842×10-3μm2,主要分布在0.009~13×10-3μm2。 9、Y10、C1和C2储层岩芯物性统计分析表 层位 孔隙度(%) 渗透率(×10-3μm2) Y9 Y10 C1 C21 C22 C23 Y9 Y10 C1 C21 C22 C23 最大值 18.37 22.9 15.2 22.9 18.78 21.2 36.47 223 3.57 145.2 44.03 93.1 最小值 11.2 15.8 13.5 5.17 5.96 12.8 1.827 6.53 1.99 0.009 0.021 0.489 平均值 15.41 18.02 14.35 16.65 14.05 16.21 10.98 73.42 2.78 8.206 5.966 9.2 3.油 东油区分异程度都不高,故由纯油组成的油帽厚度不大,相反,油水过渡层的厚度相对较厚,有的井区整个含油砂层均为油水过渡层,这主要取决于构造的幅度和储层内部的孔隙结构。东油区三个油藏的形成均非单因素的,它们都显示出构造和岩性双重因素的控制,从整体上讲,东油区块内油藏的圈闭类型都属于构造—岩性复合圈闭。 图2 东韩油区1288—1756井油藏剖面图 3.1 Y9油藏和两个油藏主要分布在区块的西区,即星20—星53—星54井一线以西,在东区它们或因砂体不发育(例如)、或因砂体发育不好(如)而含油性变坏,难以形成大面积含油。 图3 Y9含油面积分布图 图4 Y10含油面积分布图 油藏受控于小型鼻状隆起和岩性尖灭双重因素,小型鼻状隆起的高点在星25—星23—星21井区,向星55井的西南方向缓缓倾没,该鼻隆对的含油性具明显的控制作用。透镜状砂体是油层的主控因素。砂体的叠加,不仅增加了砂体的厚度,同时亦抬高了局部地区油藏顶面的海拔高度,有利于油水分异,从而大大提高了的含油性和产油能力。油藏 油藏的产油区主要集中在油区的西区,至于东区,情况尚不十分明朗。仅就目前的资料来看,东区也是含油的,但其含油范围和含油程度均远不如西区。 岩性因

文档评论(0)

nnh9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