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陈寅恪.doc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由于陈寅恪极为看重的史料是诗歌语言,这就决定了他的学问风格是发覆祛疑,探古人之隐衷,这一学术特点使《别传》中表现得特别精彩。成为文学写作与史学写作的一种结合。即以破译密码的方式去重建情史,一方面使问题加以澄清,积滞予以消解,有着令人信服的理性逻辑力量。而另一方面,作者编织史事、脉络前后连贯,使读者进入探索故事、破获疑案的过程的同时,也进入诗歌情感震荡的磁场,充分满足读者窥奇探隐与心灵感触的双重文学期待心理。这种文体可以说是一种史学征实与文学凌空的统一。陈寅恪的庖丁解牛所用的刀,即是科学之刀,亦是艺术之刀。《别传》可以说是陈寅恪开创的文史合一的一种新文本。就文与史两方面的含咀而言,这部作品的深度,既是二十世纪现代中国学术中的开山之作,又是一部迄今为止尚无嗣响的作品。 注释: ?? ⑴笔者所见到的意见,如周一良致余英时信:“我当时一直不能理解有两点,一是 陈先生晚年为什么要花那么大的精力为几个女子作传;二是陈先生的晚年著作中为什么总是参入的那么多的感情因素。”(转引自余英时文《“陈寅恪热“的新收获》,《联合报》1996.7.1) ?? ⑵这也正是他在本书的《缘起》一章中所说的:“河东君本未,……纵使出于同时作者,亦多有意讳饰诋诬,更加以后代人无知之虚妄猜测,故世所传河东君之事迹,多非真实,殊有待发之覆”;所以他发大愿要“著书今与洗烦冤”。(见《别传》p47) ?? ⑶晚明不少人物的记载,因为列入乾隆朝违碍书目或禁毁书籍之中,在清代成为被封杀的历史。陈寅恪多次称为“残阙毁禁之余”的史料,以及有无数“待发之覆”的历史(参见《别传》p47)。 ?? ⑷《别传》p63。 ?? ⑸《别传》p9394. ?? ⑹《别传》p114116. ?? ⑺《别传》p99.《古今乐府·杨叛儿》(第五首):欢欲见莲时,移湖安屋里。芙蓉绕屋生,眠卧抱莲子。陈子龙诗隐括此意,故寅恪称为“情见乎辞。” ?? ⑻《别传》p128;p135。《神释堂脞语》:“如是尝作《男洛神赋》,不知所指为谁。其殆自矜八斗,欲作女中陈思耶?”可代表陈寅恪考证以前的清人笔记野史传说之无知妄说。 ?? ⑼胡文楷《柳如是年谱》,载《清代学术思想论丛》第一集。(存萃学社编,香港大东,1978)。 ?? ⑽《别传》p157165. ?? ⑾《别传》p172 ?? ⑿《别传》p166. ?? ⒀陈寅恪随处流露出嘲笑的口气。如:“唯不知诸老中,谁有牛郎之资格”(《别传》p180);“孟阳自夸其稀有之遭遇”(p187);“孟阳乃一穷酸之山人,岂有封侯夫婿之骨相耶?”(p188)“河东君于崇桢七年初离嘉定返回松江后,练川诸老当有孟子滕文公篇所谓‘三日无君则皇皇如’之情状。”(p192)“孟阳以能画而痴绝之顾虎头自比,固亦确切。但未具顾氏棘针钉邻女画像之术,以钉河东君之心,殊为遗憾也。”(p212). ?? ⒁《别传》p273280. ?? ⒂《别传》p255264. ?? ⒃《别传》p283286. ?? ⒄《别传》p283. ?? ⒅《牧斋遗事》:“(如是)洎遇牧翁,乃昌言于人曰:‘天下惟虞山钱学士,始可言才,我非如钱学士者不嫁。’钱闻之大喜曰:‘天下有怜才如此女子者乎?我非才如柳都不娶。’……作《有美诗》一百韵以贻之。藻词丽句,穷极工巧,遂作金屋贮阿娇想矣。” ?? ⒆《别传》p561. ?? ⒇《别传》p565566. ?? ⑵《别传》p567. ?? ⑵《方法、批评及文学史朗松文论选》p30, ([美]昂利·拜尔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 《柳如是别传》是陈寅恪先生融毕生学术思想与学术方法于一炉的重要著作。此书所展示的独特的考证方法,十分值得学术史加以总结。其中对于地点地名因素的重视,即是一个明显的学术特征。本文透过一组相当集中而有关联的地点地名,即碧霞宫凤城:嘉定莴园,松江南楼,我闻室拂水山庄要素,去具体疏理分析陈寅恪的考证功夫与解诗技术,其中如开辟地方志作为史源、前后作品地名因素印证、时间与地点因素的相互密扣、诗题细绎方法、间接出典方法、有限制的心理分析方法、以及融注想象力于具体地点的考据癖等,都大大丰富了中国传统解诗方法与传统考证方法。尤其将心理分析与考证功夫融为一炉,为三百年前一位奇女子,发皇内心隐曲,达到了极透明通彻、呼之欲出的程度。这里综合了一流史家的高度精确的考证功夫,又超越了考证,成为一种艺术,成为一种与传主素心独绝的灵魂息息相通的一种境界。本文认为,《别传》的意义在于陈寅恪大大发展了他早年的以诗证史的独特学术方法,将早年在《元白诗笺证稿》的注重历史事件、典章制度的地点时间考证,发展而为注重内心世界的心灵史的重构。这是陈寅恪史学旨趣的重要转向,是诗情史心,通贯为一的绝大著述。了解这一特点,有助于我们从一个侧面了解《柳如是别传》这本书的极富文学性的特质。 陈寅恪以地点

文档评论(0)

新起点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