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39平安君鼎国别研究之评议.doc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平安君鼎国别研究之评议 (首发) 有虞同 /SrcShow.asp?Src_ID=680 战国时期卫国已沦为撮尔小国,苟全于赵、魏等国之间。《战国策》一书虽有《宋卫策》,但其中关于卫国的内容并没有史料价值。《史记·卫康叔世家》对战国时期卫国的记述,几乎等同于世系牒谱。可以说,现存的战国时期卫国的史料记载非常贫乏,大约只能举出古本《竹书纪年》及《韩非子》等书中的只言片语。 《殷周金文集成》(以下简称为《集成》)第五册[1]第2793号收录一件二十八年平安君鼎,系1978年冬出土于河南泌阳官庄三号墓。发掘简报认为官庄M3为秦始皇时期的秦墓、平安君鼎为秦器。李学勤先生认为,它与《集成》五·2764号的三十二年平安君鼎(清末吴大澂旧藏,现藏于上海博物馆)都是目前仅见的战国晚期卫国嗣君时期的铜器。如果此说属实,则为研究战国时期的卫国历史提供了重要的资料。不过,晚清学者陈介祺(1813——1884年)在《簠斋吉金录》[2]中就已提出了三十二年平安君鼎为“周末梁器”的意见,现代学者也多认为这是魏国而非卫国的铜器。鉴于一直有学者在沿用“卫器说”,或者游移不定,而“魏器说”的意见中也存在一些不合理的成分,致使学者在平安君鼎的国别问题上一直存在分歧。由于李文已对秦墓秦器说作了很好的驳议,因此本文主要对“魏器说”、“卫器说”两种意见的得失进行讨论,以期在这个问题上取得更清晰的认识。 一 两件平安君鼎的器、盖均刻有铭文,且两件鼎的盖、器铭文都有差异。为下文讨论方便,今将两件鼎的刻铭录示于下: 二十八年,坪安邦斪(斠),客(格)(载)四分,一益十釿(半)釿四分釿之冢(重)。 三十三年,单父上官冢子憙所受坪安君者也。(盖铭,《集成》5·2793·1) 二十八年,坪安邦斪(斠),客(格)(载)四分,六益(半)釿之冢(重)。 三十三年,单父上官冢子憙所受坪安君者也。(器铭,《集成》5·2793·2) 上官。坪安邦斪(斠),客(格)(容)四分。(盖铭,《集成》5·2764·1) 三十二年,坪安邦斪(斠),客(格)(容)四分,五益六釿(半)釿四分釿之冢(重)。 三十三年,单父上官冢子憙所受坪安君者也。上官。(器铭,《集成》5·2764·2) “斪客”原释读为“司客”,今从吴振武先生改读为“斠格”,且从中间断读。 李文提出平安君鼎“卫器说”的主要依据与论证过程,可引之于下: 墓北室一件漆盒口刻“坪(平)安侯”,盒上还有纪年为“卅七年”的工匠题记。南室另一件漆盒有纪“卅五年”的题记。这两件漆器的文字,从摹本看,都和平安君鼎一样,属于六国古文字体。 ······ 秦昭王三十四年(前273年),秦军攻魏,包围了魏都大梁,魏大夫须贾游说秦相魏冉,献“以少割收魏”之计,提出秦国如停止攻魏,魏必以绛和安邑献秦,然后再开拓陶的疆界,把原属于宋国的土地吞并,卫国必将单父献给魏冉。由此可知,直到秦昭王三十四年,单父仍在卫国统治下。昭王三十六年(前271年),魏冉免相归陶,这段时间里秦是否取得单父,文献未载。到公元前259年至257年间,魏安釐王乘秦军经长平之战伤了元气,出兵“举陶削卫”,单父当为魏人占领,以至秦统一为止。 依此计算,平安君鼎和漆器上的纪年(二十八年到三十七年)决不能是秦昭王年号,因为昭王三十四年单父仍然属卫;也不能是秦始皇年号,因为秦统一以后不会再用六国古文和衡制。这一时期的魏王没有在位达三十七年的,故这些纪年也不可能是魏的年号。鼎和漆器上的纪年只能是卫嗣君的年号。卫嗣君,即《竹书纪年》的卫孝襄侯,据《史记·卫世家》及《六国年表》,其二十八年为公元前297年,相当秦昭王十年;三十七年为公元前288年,相当秦昭王十九年。平安君或平安侯应为卫国分封在单父的贵族。平安君鼎及漆盒是目前能够区别出来的唯一一组战国晚期卫国文物。 今按,李文的推论并不可信。这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泌阳所出漆器中的“三十五年”、“三十七年”等刻铭实为秦文字,李文视之为三晋文字并由此误导出了鼎铭非魏君纪年的看法;其次,“须贾说穰侯”章的内容与已知的史实不相符(至少学者间还存在争议),不能用来证明秦昭王时单父一定是卫地。 从已经公布的官庄三号墓漆器刻铭文字的摹本来看,南室所出一件圆漆盛的圈足上刻有“三十五年·工□”以及烙印文字“□小妃”,北室所出的一件镀银红铜釦漆盛的外底圈足内刻有“三十七年工左(?)□□”与褐漆书“坪安夫人”、子母口镀银壁上刻有“坪安夫人”等内容。发掘简报将“坪安夫人”(“夫人”二字原系合文)误释为“坪安侯”,此从施谢捷先生改释。这些漆器文字中,只有“坪安夫人”是三晋文字,余均为秦文字。此外,可确认为坪安君夫人用品的还有上引施谢捷文举出的见于《尊古斋金石集》[3]的两件器(器物种类不详),其中一件上的“夫人”二字有合文符号。从刻写风格上看,这几件器物上的“坪安夫人”等题记文字无疑出自

文档评论(0)

Eric0218 + 关注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