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鸡诗歌60年》—白麟.doc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宝鸡诗歌60年 文/白麟 “膴膴周原,堇荼如饴”。2500多年前,这片故土曾刻录过敲响木铎到民间听风的采诗官的跫音,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由此暗香浮动,被誉为青铜盛世的周秦王朝由此勃然诞生! 辉煌历史八千年,盛世物华三百里。宝鸡,古称陈仓,三秦大地的西陲,又有西府、西秦别称,被誉为炎帝故里、周秦王朝发祥地,是名扬天下的青铜器之乡、佛骨圣地和民间工艺美术之乡;是周公“制礼作乐”的地方、孔子崇仰的“文明之邦”。 秦岭的父亲山带给诗人以精神依傍和心灵启迪,渭水的母亲河又滋养了诗人的心灵和诗歌的品质。壮丽山水让《诗经》、《周易》、《周礼》等这些影响中华民族精神文化基因的鸿篇巨制,在这里生根发芽,所以说这是一块生长史诗的厚土,更是哺育中国诗歌的乐土,被誉为“唐诗的西海岸”(孙晓杰语)。 从宝鸡石鼓山出土的陈仓石鼓文到扶风满门文豪的班固班昭兄妹的诗赋,从前秦扶风才女苏惠(苏若兰)的织锦回文诗《璇玑图》到初仕凤翔4年的苏轼留诗一百多首,从在前线大散关抗金9年的南宋爱国诗人陆游的千古绝唱“铁马秋风大散关”,到清代文学家方玉润在陇州作官17年呕心沥血著述的《诗经原始》,诗歌在这方沃土薪火相传。这便是宝鸡诗歌创作源远流长的文化血脉。 上世纪 30年代,从这块土地上走出去的扶风籍抗战诗人侯唯动,就以其代表作《斗争就是胜利》、《黄土高原变成金的日子》等在中国诗坛上产生过广泛影响。 “七月派”诗人胡征1963年写下长诗《鸡声赋》,想不到“文革”时期下放劳改就被发配到宝鸡这个“鸡窝”,这或许就是这个“老鲁艺”的宿命。还有和他一起流寓到此的著名老八路诗人魏钢焰,又不失时机地为这块充满激情的热土再次点燃了诗歌的火种。而上世纪 60至 70年代来自全国各地支援三线建设的精英以及数以万计的下乡知青,是形成宝鸡当代诗歌潮流的重要社会基础。宝鸡诗歌由此进入萌芽时期。 新中国成立后一直到上世纪60年代初,包括1958年那场全民皆诗的中国民歌大运动,宝鸡的新诗创作无籍可考。因此本文追溯宝鸡诗歌60年的漫漫历程,不妨从1960年开始,至今也就半个世纪的时间吧—— ●宝鸡诗歌的萌芽阶段 1979年8月,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一本由西北大学中文系编辑的《陕西新诗选(1949-1979)》,该诗集在岐山的国营523厂印刷,由胡采作序,是为建国30周年大庆专门编选的,也包含有检阅30年来陕西地区新诗创作成果的意味。全书收录了68位诗人的152首诗作,多有诗的战斗传统、革命风格和浓厚的生活气息。诗集显示,宝鸡最早发表诗歌的是1970年就在眉县文化馆工作直到退休的李正身。他的诗歌处女作、严格说是歌词的《摆渡歌》1960年代初发表在《陕西文艺》上,诗作明显带着那个火热年代的革命热情和时代印记。李正身1964年写的《春晨》和1974年创作的《女拖拉机手》二首收入《陕西新诗选(1949-1979)》。后诗人转型主攻歌词,出版有歌词集《寻找成熟的星》等。 “啊,我们亲爱的伙伴啊/我们骄傲的同志/在这战斗生活的起点/在这紧张工作的黎明/请允许我们/以秦岭的苍松为笔/以渭河的水流为墨/向着你/向着我/向着憧憬着陕汽的第一代/写下我们的/万古誓言……/努力吧——向着前方/去开辟我们民族伟大的汽车工业之路!”这是1969年8月陕西汽车制造厂北京青工金庆章写下的长诗《我们的心——献给憧憬陕汽的第一代》的尾声,收录在随后出版的“陕汽”《新一代诗选》。 1968年在三国古战场五丈原脚下,在诸葛亮制造木牛流马的地方,来自全国各地的“陕汽”第一代创业者,特别是1500余北京青工经培训后来到位于岐山蔡家坡麦李西沟的秦岭北麓山沟里,发扬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建设起我国第一座重型军用越野汽车生产基地。在那个特殊的年代,诗歌的力量燃烧着这群年轻人火热的心! 1973年,“陕汽”底盘工会和团支部出版《创业诗集》系列诗丛,收录了几乎全部是北京青工的诗作,其中诗集《明天的路》中的组诗《写在秦岭脚下》充满革命斗志和青春朝气,洋溢着对三线建设的憧憬,如《晨曲》 “啊,年轻的陕汽/为秦岭增添了新的生机/在催唤着古原早起/晨风 把工人们的笑声传递/早霞给年轻的陕汽谱曲””……当时三线建设鏖战正酣,陆续有好些军工厂迁建宝鸡,不乏像“陕汽”这样的内部诗集,一大批建设祖国、建设宝鸡的 “赞美诗”像山花一样次第开放。 这一时期,值得一提的是一批军旅诗人——当年来宝当兵或在驻宝军工厂工作的军旅诗人李昆华、谢克强、车延高,以及后来的昌业廷等,他们无意间承担了那个年代连接宝鸡诗歌创作青黄不接的重任。 1969年入伍来宝的李昆华,1973年1月在《解放军报》发表处女诗作,其后陆续在《延河》《诗刊》《陕西日报》《长安》《萌芽》《当代诗歌》《星星》等报刊发表诗作近200首和少量评论、散文,曾获兰州军区文学创作奖和首届《宝鸡文学》创作奖等奖励

文档评论(0)

shiermeng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