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氮化法测定产品的含量.doc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文档/a 论文题目 重氮化法测定产品的含量 课题名称: 重氮化法测定产品的含量 院 (系): 机电工程学院 专业班 级: 08级工业环保与安全技术 1班 学生姓名: 钟雨霞 学 号: 2008306117 指导教师: 付晓东 二○一○ 年 四月十九日 目 录 第一章重氮化法反应概述 5 1.1目录 5 1.2酸的用量 6 1.3亚硝酸的用量 7 1.4反应温度 8 第二章重氮化法的方法 8 2.1用重氮化法测定苯胺含量的原理 8 2.2亚硝基化反应 10 2.4滴定液的配制与标定 10 2.5注意事项 11 2.6适用范围 11 2.7允许差 11 第三章重氮化法测定苯胺含量的实验步骤 11 3.1仪器 11 3.2试剂 11 3.3试样 12 3.4结果如下表: 12 致 谢 14 摘 要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 苯胺; 又名 氨基苯;阿尼林;阿尼林油苯分子中的一个氢原子为氨基取代而生成的化合物苯胺与亚硝酸反应生成重氮盐对生产过程控制和产品质量检验提供了可行的试验方法.对生产过程控制和产品质量检验提供了可行的试验方法.基于亚硝酸根-苯胺类化合物-2-萘酚重氮化-耦合反应体系对2-萘酚的荧光猝灭作用,建立了荧光猝灭法检测水中微量苯胺类化合物的新方法。方法的激发波长为353 nm,发射波长为418 nm。在所选定的实验条件下,测定苯胺、对硝基苯胺、邻硝基苯胺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640μg/L,0~720μg/L和0~740μg/L,检出限分别为0.0179、0.0205、0.0265 mg/L。方法用于环境水样中的苯胺类化合物的测定,回收率为98%~103%。苯胺试验方法测定Abst ract The subject of study include: aniline; and of the ammonia alkyl benzene ; 阿尼林 ; whistled 林油苯 elements of the ammonia 氢原子 the displaced and generate aniline compounds with the nitric acid response to generate the nitrogen salt for the production process and product quality inspection provides practical test methods. the process of production and product quality inspection provides practical test methods. based on the nitric acid root. aniline compounds colors - 萘 polyphenol heavy nitrogen, coupled with the reaction system - 萘 polyphenol of a fluorescent destruction Key words : Aniline Test methods Measure 前 言 苯胺类物质是制药、染料和纺织等工业的重要化工原料。这类物质毒性大,有明显的制癌作用。因其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影响极大,而被优先列入我国十四类环境污染物黑名单。因此,对苯胺类物质的额定是环境监测中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 苯胺(C6H5NH2)为无色有特殊气味的油状液体;分子量为93.12;暴露于空气及光的条件下即变淡棕色甚至黑色,暴露时间越久其色越深。沸点184.4;溶点-6.2。微溶于水,在100g水中溶解3.6g(18);易溶于乙醇、乙醚、丙酮中,能与醇、醚、苯、氯仿及其他多种有机溶剂混合,苯胺为可燃性液体,能和水蒸气一同挥发。苯胺呈弱碱性,遇强酸生成盐。能起卤化、乙酰化,重氮化等作用。 苯胺在空气中以蒸气状态存在,人体从空气中吸入苯胺蒸气后,由于苯胺蒸气有较大的可溶性,可在体内滞留达90%。主要以代谢物经尿排出。苯胺蒸气可经皮肤吸收,经皮肤吸收是引起苯胺中毒的主要原因。当空气中苯胺蒸气浓度为2~20mg/m3时,室温25,相对温度35%,经皮肤吸收每小时可达0.2~

文档评论(0)

嫣雨流纱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