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医学课件 纵隔转移性淋巴结肿大的表现 1.多个淋巴结肿大提示为转移性。 2.肿大淋巴结融合提示为转移性。 3.单个淋巴结2cm提示为转移性。 4.多发生于中纵隔,以上腔静脉与气管之间 的间隙、主动脉弓旁、气管分叉部最为常见。 5.前纵隔淋巴转移少见,可见肝癌、乳腺癌; 后纵隔淋巴转移也少见,可见胃肠道上部癌。 6.多数肺癌引起同侧肺门、纵隔淋巴结转移 少数转移到对侧。 纵隔淋巴结转移 胸腺瘤 临床特点 1.前纵隔内最常见的肿瘤。 2.以40-50岁最常见。 3.最常见的症状为重症肌无力,多数无症状。 4.少数为呼吸困难、胸痛和咳嗽等。 病理 1.按生物学行为分良性胸腺瘤(非侵犯性)、 恶性胸腺瘤(侵犯性) 胸腺癌。 2.按细胞类型分:淋巴细胞型、上皮细胞型、 混合细胞型和梭形细胞型 CT表现 1.正常胸腺随年龄而变化,成年前不断增大, 成年后则逐渐萎缩。 2.胸腺瘤绝大多数发生于前纵隔,少数可发 生于后纵隔或纵隔外(如颈部、胸膜和肺)。 3.形态为圆形、卵圆形或分叶状,少数胸腺 瘤带蒂可下垂并延伸到肺里,易误为肺肿瘤。 4.大小不一:小者1cm,大者10cm以上。 5.多数密度均匀,少数有囊变,可见弧形或 斑点状钙化。 6.增强扫描呈不均匀强化,边缘强化明显。 7.良恶性鉴别较困难,胸腺瘤中30%为恶性。 不同年龄的胸腺大小变化 65岁女性胸腺。胸腺组织完全萎缩并被脂肪取代,体积明显缩小。 胸腺瘤(CT) 胸腺瘤(MRI) 胸腺增生 胸内甲状腺 [临床特点] 1.成年女性多见。 2.可有咳嗽、 胸闷,甚至声嘶、 吞咽困难。 3.可有甲状腺功 能亢进或颈静 脉怒张。 [病理] 1.多为起源于颈部甲状腺下极或峡部的甲状腺肿块,在吞咽重力和胸腔内负压作用下延伸至上纵隔,为胸骨后甲状腺。 2.少数起源于胚胎发育期异位于纵隔的甲状腺组织的甲状腺肿,为异位或迷走胸内甲状腺。 3.可为甲状腺肿、甲状腺囊肿、腺瘤或腺癌。 CT表现 1.肿块多位于前上纵隔,胸骨后气管前间隙,多偏于一侧,少数可位于气管甚至食管后方。 2.肿块多呈结节状或卵圆形,边缘多清楚。 3.肿块密度较高,但因坏死、囊变、出血等可不均匀;肿块内还可见不规则、散在斑点状钙化灶。 4.大多肿块与颈部甲状腺相延续,少数仅由血管或纤维束与颈部甲状相连接。 5.增强扫描肿块强化明显,且持续时间长。 6.气管及大血管等受压移位。 7.肿块的良恶性鉴别较难,肿块边缘不清,邻近结构的脂肪层消失,颈或纵隔淋巴结肿大,则提示恶性。 胸内甲状腺 胸内淋巴瘤 临床特点 多见于青少年、青年或老年。 早期多无临床症状,中晚期常有发热、乏力、消瘦等。 胸部压迫症状有咳嗽、吞咽困难、颈静脉怒张等。 胸内淋巴瘤多为全身病变的一部分,也可单独发生。 对放射线很敏感 病理 分Hodgkin病(HD)和non—Hodgldn淋巴瘤(NHL)。 NHL比HD的恶性程度高,预后差。 . HD分淋巴细胞为主型、结节硬化型、混合细胞型、淋巴细胞耗竭型 NHL分:低度、中度和 高度恶性。 胸内淋巴瘤中,HD多见,NHL少见。 CT表现 1.常见为多发淋巴结肿大,少数可单发。 2.多发淋巴结肿大可融合成不规则肿块,也可分散存在。 3.密度均匀或不均匀,大的肿块可出现坏死囊性变。 4.增强扫描可轻度强化。 5.病灶可压迫或侵犯上腔静脉、肺动脉等大血管及气管支气管。 6.病灶可通过支气管、血管及淋巴管向肺内蔓延,形成放射状或网状影。常可见颈部淋巴结肿大。 中上纵隔淋巴瘤(CT平扫示肿块融合) 淋巴瘤 左图:血管前间隙受累明显 右图:大血管受推压,累及胸膜 神经源性肿瘤 临床特点 1.大多数无明显症状,多偶然发现。 2.主要症状为肿瘤压迫邻近结构所引起的症状。 3.儿童中(尤其1岁以内)最常见为神经母细胞瘤和神经节母细胞瘤。 4.成人中(尤其20-30岁年龄组)最常见为神经纤维瘤和神经鞘瘤。 病理 1.绝大多数起于肋间神经近脊椎段,或走行于椎旁的交感神经链。 2.根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