盖梁抱箍施工法的设计及检算—抱箍法在天生河大桥的施工.doc

盖梁抱箍施工法的设计及检算—抱箍法在天生河大桥的施工.doc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盖梁抱箍施工法的设计及检算 ——抱箍法在天生河大桥的施工 摘要: 在建筑施工行业里,尤其桥梁施工方面,地形、地质较差时桥的桥墩、盖梁采用抱箍施工较多,但抱箍施工的安全性、可靠性最重要。体现在抱箍施工的设计、检算和加固。现结合江珠高速公路天生河大桥盖梁施工,谈一下抱箍施工的设计、检算及加固。 关键词:抱箍设计 抱箍受力验算 加固 1 工程概况 天生河大桥跨越天生河水道和通道,为21—20m大桥。桥址处鱼塘遍布,地形平坦,地势较低,属河口冲积平原区,线路与河流正交。 上部结构采用20m预应力砼宽幅空心板,先简支后桥面连续方案;下部构造为全幅宽整体三柱墩、坐板式桥台,桩基础。 盖梁长25.7m,高1.5m,宽1.6m。由于现场地形、地质情况的限制,其盖梁施工采用抱箍法施工最为合理。 2 计检算说明 盖梁抱箍施工图如下: 2.1设计计算原则 2.1.1在满足结构受力情况下考虑挠度变形控制。 2.1.2综合考虑结构的安全性。 2.1.3采取比较符合实际的力学模型。 2.1.3尽量采用已有的构件和已经使用过的支撑方法。 2.2对部分结构的不均布,不对称性采用较大的均布荷载。 2.3本计算未扣除墩柱承担的盖梁砼重量。以做安全储备。 2.4抱箍加工完成实施前,必须先进行压力试验,变形满足要求后方可使用。 3 横梁计算 采用间距0.3m的16cm×14cm的方木作横梁,横梁长2.5m,共布设横梁86个。盖梁悬出端底模下设特制三角支架,每个重约10kN。 3.1荷载计算 3.1.1盖梁砼自重:G1=60m3×26kN/m3 3.1.2模板钢摸自重:G2=186kN (根据模板设计资料) 3.1.3侧模支撑自重:G3=15kN 3.1.4三角支架自重:G4=10kN 3.1.5施工荷载与其它荷载:G5=25kN 横梁上的总荷载:GH=G1+G2+G3+G4+G5=1560+185+15+10+25=1795kN qH=1795/25.7=70kN/m 横梁采用间距0.3m的方木,则作用在单根横梁上的荷载 GH’=70×0.3=21kN 作用在横梁上的均布荷载为: qH’= GH’/lH=21/1.6=14kN/m(式中:lH为横梁受荷段长度,为1.6m) 3.2力学模型 如图2-2所示。 图2-2 横梁计算模型 3.3横梁抗弯与挠度验算 横梁的弹性模量E=10×103MPa; 惯性矩:; 抗弯模量: 最大弯矩:Mmax= qH’lH 2/8=14×1.62/8=4.5kN·m σ= Mmax/Wx=4.5/(523)=8.6MPa[σw]=13MPa (可) 最大挠度: 4 纵梁计算 4.1荷载计算 4.1.1横梁方木自重:0.38 kN 4.1.2工字钢自重:G7=73.84×13×4×9.8/1000=37.6kN 纵梁上的总荷载: GZ=1795+0.38+37.6=1833kN 纵梁所承受的荷载假定为均布荷载q: q= GZ/L=1833/25.7=72kN/m 4.2力学计算模型 建立力学模型如图2-3所示。 图2-3 纵梁计算模型图 4.3结构力学计算 图2-3所示结构体系为静定结构。 4.3.1计算支座反力RA、RB 由静力平衡方程解得: 4.3.2纵梁端最大位移 =-44573/24EI (↓) =-0.02m 4.3.3纵梁中间最大位移 4.3.4工字钢的弯矩检算 4.4 纵梁结构强度验算 4.4.1根据以上力学计算得知,最大弯矩出现在A、B支座,代入q后 MAB=554kN·m 4.4.2工字钢的允许弯矩计算 40B型工字钢WX=1139.0cm3 σ=(554×103)/(1139×2×10-6)=243 MPa A3钢弯曲应力[σ]=145Mpa<σ 4.5 关于纵梁计算挠度的说明 由于计算挠度和弯矩都不能满足要求。 计算时按最大挠度在梁中间考虑,但在盖梁的端部也产生较大挠度,因此在盖梁施工过程中必须在盖梁的端部,两个墩柱之间的中部工字钢下必须加支撑,防止盖梁沉降,还应在最先施工的纵梁上的端部、支座位置、中部等部位设置沉降监测测点,监测施工过程中的沉降和变形情况,据此调整纵梁或设置预留拱度。 4.6 纵梁的支撑和检算 4.6.1纵梁的支撑 纵梁的最大挠度发生在中间,因此两个墩柱之间的中部工字钢下必须加支撑,支撑采用10#槽钢两个焊接起来,在每两个墩柱之间支撑四个点。纵梁的端部,每个端部支撑两个点。加支撑后纵梁的挠度和弯矩都能满足要求。为了加强工字钢的整体性,在两个工字钢之间每两米设一根拉条,两工字钢之间采用角钢三角连接,增加其整体性。 4.6.2支撑检算

文档评论(0)

好老师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