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寿梁隧道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doc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永寿梁隧道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doc

一、编制依据 1、国家有关方针政策,以及国家和铁道部有关标准、规范和验收标准。 2、铁道部《关于加强铁路隧道工程安全工作的若干意见》(铁建设〔2007〕102号文件)。 3、铁道部《关于进一步加强铁路隧道安全工作的通知》(铁建设〔2007〕1007号文件)。 4、新建西安至平凉铁路工程招标文件(招标编号:JS2008-085)及承发包合同。 5、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新建铁路西安至平凉线初步设计文件及施工图》。 6、对本标段的永寿梁隧道的现场踏勘、当地施工环境、可利用资源情况的调查。 7、我单位目前的施工技术水平、施工管理水平和机械设备配备能力及对新建铁路西安至平凉铁路XPS-2标永寿梁隧道的理解。 二、编制范围 编制范围为永寿梁隧道Ⅰ线和Ⅱ线两座单行隧道。 三、工程概况及主要工程数量 1、工程概况 永寿梁隧道位于陕西省永寿县、彬县境内,地处渭北黄土南缘,泾(河)渭(河)分水岭东端。隧道进口(西安端)位于永寿县永坪乡双庙村东侧蔡家山沟左岸,出口位于彬县太峪镇太峪河谷右岸陡坡沟沟口处。I、II线线间距为35m。I线隧道起讫里程DK95+607~DK11276(长链2.76m),II线隧道起讫里程DyK95+591~DyK112+750长17152.m(短链6.86m)。 I线隧道进口端135.81m位于R-1200m的曲线上,出口端361.21m位于R-1200m的曲线上;II线隧道进口端352.29m位于R-2000m的曲线上,出口端340.14m位于R-1600m的曲线上。 永寿梁隧道设4座无轨运输斜井辅助I、II-1。 表-1 辅助坑道分布表 1号斜井 2号斜井 3号斜井 4号斜井 横洞 斜井 位置 干板沟上游支沟内,I线隧道左侧 干板沟内,I线隧道左侧 干板沟内,I线隧道 左侧 马莲沟内,I线隧道 左侧 I线隧道左侧 与I线相交里程 DK101+470 DK103+950 DK106+100 DK109+700 DK112+400 长度(m) 1371.55 1023.46 837.58 908.82 146 平交 角度 40° 40° 40° 70°29’25’’ 42° 综合 坡度 11.3% 11% 11.3% 6.8% 1.2% 井口 高程 1175.56 1112.10 1070.23 1004.99 923.53 2、地质概况 永寿梁隧道穿越永寿县、彬县间泾河和渭河分水岭所处的黄土沟梁低中山区,为沟谷深切的宽梁地形。岭脊基本呈东西向,垭口西高东低,由西向东逐渐趋缓,支脉渐增,分水岭南坡缓、北坡陡,除北侧太峪河宽谷较宽外,区内其它沟谷均强烈下切,如:蔡家山沟、干板沟、冰凌沟、陡坡沟多呈坡陡谷深的黄土V型沟,沟谷呈树枝状,沟深相对高差100~200m。 永寿梁以北及蒿店梁以东的地表水汇入泾河,永寿梁以南与蒿店梁以西的地表水汇入渭河,较大冲沟沟底常有小股水流。 永寿梁多为黄土覆盖,仅岭顶及沟底局部出露基岩。分水岭顶(靠线路附近)标高1390m,岭两侧黄土塬顶标高约为1240m及1160m本区范围属于黄土沟梁区,有滑坡、错落数十处,主要为黄土冲沟滑坡(错落),这与地层分布、岩层产状、沟谷切割及地下水有密切关系。线路以隧道形式通过,且进、出口均已绕避,所以,滑坡、错落对隧道工程影响不大,但在埋深较浅的崔家沟、干板沟、冰凌沟等沟两侧坡面,多为陡坡浅层高角度小型滑坡、错落及溜坍、坍塌,坡面凌乱,滑体、错落及溜坍、坍塌堆积物主要为黏质黄土,堆积物前缘堆积于沟底,无明显的规律。因此隧道通过以上沟谷地段,应加强支护和防排水措施,防止错落及滑坡产生后,沟谷被挤压、堵塞,地表水排泄不畅、下渗。 湿陷性黄土:本区大部分地区覆盖有厚层黄土。第四系上更新统马兰黄土,风积成因为主,孔隙发育,壁立性强,具湿陷性;第四系中更新统离石黄土,风积成因为主,顶部局部具湿陷性,黄土具Ⅲ级自重湿陷性,湿陷土层厚度约15m。对工程有影响的主要是隧道进口段、出口段及各斜井进口段。 膨胀岩(土):第四系中、下更新统黏质黄土中夹有灰黄色、棕红色古土壤,呈层状,厚度0.2~1 m,从岩芯外观看具有膨胀岩土的基本特征,在隧道进出口有分布,自由膨胀率一般在50~60%,具有弱-中等膨胀性;洞身通过侏罗系砂岩夹泥岩,泥岩棕红色、紫红色,多具弱膨胀性。1)隧道所经低中山黄土沟梁区,洞身穿越地层主要为第四系上更新统、中更新统黏质黄土,下更新统粉质黏土和细圆砾土,白垩系砾岩夹砂岩,侏罗系砂岩夹泥岩,三叠系砂岩夹页岩。隧道通过区以褶皱构造为主,与拜家河向斜、太峪背斜大角度相交。 隧道一般埋深100~300m,最大埋深约320m,进出口已绕避不良地质,局部沟谷埋深在100~150m。

文档评论(0)

追风少年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