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品德教案6下_完整版.doc

  1. 1、本文档共3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单元 我们的世界 第一课 认识我们的世界 教学目的 了解目前世界上国和地区的数目、类型及在各大洲中的分布等概况。 2、初步掌握我国邻国的分布,能阅读“世界政区”图,能找出同我国陆地相邻的国家和隔海相望的国家。 世界上主要的6种语言及主要分布地区。 在“世界地形”图上找出课文中提到的名山、大河和大平原的位置。 培养热爱祖国、热爱世界的情感。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录像导入,激发兴趣 学生观看录像《世界各地风光》。 看后学生谈感受。 教师小结。 讲练结合,学习课文。 世界上的国家和地区 数目 学生读第一自然段。 提问:这一段告诉我们目前地球上的国家和地区有多少? 指定学生回答。 教师讲述。 分布。 看“世界政区”图,你能从图上找出世界七大洲吗? 学生看图查找。 指定学生查找 提问“你能在各大洲找出一些国家和地区吗? 学生查找。 相互交流。 教师小结。 类型。 从图上找出俄罗斯、中国、美国和欧洲的梵蒂冈。 学生查找。 教师介绍。 找出日本和蒙古并介绍。 同中国相邻的国家 同中国陆地相邻的国家。 同学们看中国的版图属于什么类型呢?是“岛国”吗?是“内陆国”吗?那属于什么类型的国家? 指定学生回答。 教师讲述。 找出和中国陆地相邻的国家。 同中国隔海相望的国家。 学学生生查找。 出示统计表。 教师讲述。 教师小结。 对照板书,小结课文。 提问:今天这节课,我们了解了那些知识? 指定学生回答。 教师小结。 巩固练习,检查效果。 完成《读图填图册》已学部分内容。 第二课时 谈话导入新课 继续学习课文 (三)世界的语言 教师讲述。 全世界有多少种语言? 你知道哪几种主要语言?这些语言分别用于哪些国家? 哪种语言使用人数最多? 学生自学。 指定学生回答,师生讨论。 出示表格。 小结。 (四)世界的名山、大河、大平原 提问:你们知道世界上最高的高原是我国的什么高原?它的最高峰又是什么峰? 教师讲述。 学生观看录像《世界之最》。 提问:你们从录像上看到了哪些世界之最? 学生回答。 提问:你能在图上找到课文中提到的名山、大河和大平原的位置吗? 学生查找。 教师讲述。 总结课文。 教师:这节课,我们了解了世界的语言和世界的名山、大河、大平原。通过这两节课的学习,我们对世界有了初步的认识和了解。你觉得我们的世界怎么样? 学生回答。 总结。 巩固练习 完成《读图填图册》剩余部分的内容。 第二课 我国与世界的交往 教学目的: 知道我国已同世界约160个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经济贸易关系,知道我国主要的进出口货物。 初步懂得我国在处理国与国关系上所奉行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初步了解我国同世界一些国家的主要航空、航海、铁路等交通概况。 初步知道我国同世界交往的发展前景,培养为人类做贡献的意识。 教学过程 实物导入,诱趣揭题 出示地球仪,提问:你能在上面找到中国的位置吗?你还能指出哪些国家? 小结。 自学课文,整体感知 学生看课文。 讨论:本课是从哪几方面来介绍的? 细读课文,学文明理 我们生活在“地球村”里 学生读第一自然段。 讨论:(1)古时候,科学技术并不发达,生产力水平底下,人们之间的往来主要靠什么?人们的活动范围怎样? (2)现在,人员往来,货物运输、信息传递发生了哪些深刻变化?人们的活动范围又怎样? 小结。 联系实际,深化认识。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看课文,思考:周总理和哪国代表在谈话?谈话的主题是什么? 学生讨论回答。 谁能用自己的语言说说“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意思?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以后在世界上产生了什么影响?20世纪90年代以后,我国在对外关系上取得了哪些进展? 小结过渡 分析案例,巩固认识。 我国与世界的往来 学生看《丝绸之路》的录像。讨论:你在片中看到了什么,有什么感想? 说说我国主要的进口商品有哪些A?出口商品有哪些?比一比,谁说得最多。 教师讲述对外交往的途径。 学生自学“读一读”我国的对外交通部分。 学生读最后一自然段,思考:中国应该怎样才能继续发展? 着眼于未来,畅谈思想。 总结全课,课外延伸 教师讲述。 布置社会调查。 第三课 华侨和外籍华人 教学目的 华侨与外籍华人的区别,掌握我国侨胞的主要分布情况。 2、知道在科学技术上有突出成就的著名华侨和外籍华人。 3、了解华侨和外籍华人对侨居国和祖国的贡献。 4、学习华侨和外籍华人的爱国主义精神,激发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提问:从我国出发,可以到达世界上的哪些国家和地区? 2、小结。 3、讲授新课 (一)同胞兄弟遍布五大洲 1、理解华侨、外籍华人的概念。 提问:我们对华侨和外籍华人有哪些称呼? 为什么有些移居国外的人被称为华侨,有些被称为华人。 小结。 了解华侨和外籍华人的分布情况。 问:(1

文档评论(0)

wxbsyx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