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品 织物蓄热系数的测定 改型平面瞬态热源法 规范要求.docx

纺织品 织物蓄热系数的测定 改型平面瞬态热源法 规范要求.docx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

GB/T×××××—××××

纺织品织物蓄热系数的测定

改型平面瞬态热源仪法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采用改型平面瞬态热源测试织物蓄热系数的方法。

本文件适用于各类纺织织物及其制品。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必威体育精装版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6529纺织品调湿和试验用标准大气

3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改型平面瞬态热源仪(MTPS)

具有单面平面热源和安装在垂直于平面热源上的加热保护环的仪器,通过与样品的一面接触,

向样品表面施加瞬时的热脉冲。

3.2蓄热系数

表征一种材料与另一种材料接触时交换热量的能力的特性。其计算公示为:

e= (1)

式中:

e—织物的蓄热系数,单位为瓦秒的二分之一次方每平方米每开尔文(W.S?/(m2.k);λ—织物的导热系数,单位为瓦每米每开尔文(W/m·K);

ρ—织物的密度,单位为千克每立方米(kg/m3);

c—织物的比热容,单位为焦耳每千克每开尔文(J/kg·K)。

4原理

向试样表面施加恒定的瞬间热脉冲,热流单向穿过试样使试样表面温度升高。用试样表面温度升高的快慢表征蓄热系数,温度升高速度与样品蓄热系数成反比。

5试验仪器

5.1仪器结构

改型平面瞬态热源仪。示意图如图1。仪器结构包括:

2

GB/T×××××—××××

5.1.1加热器,向试样的一面提供热脉冲,可使试样表面温度升高1至3℃。

5.1.2温度传感器,可提供试样表面温度60.01°C以内的读数。

5.1.3温度编程器,能够向加热器提供1至3s的功率脉冲,从而使试样表面温度升高1至3℃。

5.1.4加热保护环或能确保试样中的单向热流垂直于加热表面的装置。

5.1.5数据采集装置,能够以每秒不低于20个数据点的采集速率采集、存储和显示测量和计算的信号的装置。所需的最小输出信号为温度(或温升)和时间。

5.1.6数据分析软件,执行必要的计算,从温度和时间实验变量得出蓄热系数。

说明:

1—织物试样;

2—加热器和传感器;

3—控制器;

4—数据采集系统;

5—加载装置。

图1改型平面瞬态热源仪示意图

5.2加载装置

向试样施加500g的固定载荷,以确保试样与传感器紧密接触。

6试样制备

从每个待测样品中至少取五个试样。试样应交错排列,确保两个试样中不含有相同的纱线。试样的大小应能完全覆盖传感器区域。测试试样的总厚度必须大于1.0mm。

注1:1.0mm以上的厚度能保证取制样期间,热流不会穿透超过其最大试验穿透厚度1.0mm,以及确保即使织

物的蓄热系数很高,在测量时间内热流的穿透深度仍保持在织物内部。

7仪器校准

3

GB/T×××××—××××

7.1根据仪器操作手册进行仪器校准。

7.2选择已知蓄热系数的标准样品。

7.3根据第9章规定的测量步骤测试标准样品的蓄热系数,并确认测量值与标准样品预期值的偏差在±5%以内。

8调湿

调湿和试验标准大气采用GB/T6529中规定的标准大气。试验前样品应调湿平衡。

9程序

9.1将试样正面朝上置于传感器上方,并将传感器完全覆盖,须放置足够的织物试样层,使试样总

厚度超过1.0mm。将试样的下层相对上层旋转30°,以保证试样的各层不与相邻层对齐。

注:足够的织物试样层是指:当再增加试样的层数,其蓄热系数变化率不超过5%时,即可认为试样总厚度已经

足够,无需再增加层数。

9.2在试样上方施加500g的固定载荷,以确保试样与传感器紧密接触。

9.3开始实验。向加热器和加热保护环提供恒定的瞬时功率脉冲,使试样表面在1到3秒内出现1到3℃的温升。

9.4记录试样的蓄热系数、导热系数。

9.5使试样和仪器冷却至环境温度。注:冷却时间通常不超过1分钟。

9.6对另外四个试样重复步骤9.1–9.5。

10结果的计算

以5个试样测试结果的算术平均值表示织物蓄热系数结果,修约至一位小数。

11试验报告

试验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a)本文件的编号;

b)样品描述;

c)试验环境的温度和相对湿度;

d)试样的蓄热系数、导热系数;

e)温度变化值;

f)任何偏离本文件的细节;

g)试验日期。

4

GB/T×××××—××××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std36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