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辽宁省名校联盟高考语文模拟卷(一)含答案.pdf

2024届辽宁省名校联盟高考语文模拟卷(一)含答案.pdf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24届辽宁省名校联盟高考语文模拟卷(一)

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文化,国之魂也。文化的形成,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集体智慧的结晶。文

化孕育着民族的根与魂,是发展的最终归处。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

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守住文化自信是当下发展

必须重视的时代课题。

文化自信需要“求木之长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必浚其泉源”的传承过程。

中华民族具有五千年绵延不断的民族历史,积淀了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民

族文化,形成了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基因,是见证历史的文化遗存,是滋养

精神血脉的宝贵财富,也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在科技日

新月异、信息迅速迭代的社会里,传统文化处于被遗忘的风险之中,在这样

的情况下,传承显得尤为重要。不忘本来,方能源远流长,筑牢文化自信只

有从传承传统文化开始,建立国人对文化的认同感、自信心,才能更加坚定

民族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需要“须教自我胸中出,切忌随人脚后行”的创新方式。创新是文

化保持持久生命力的根本。近年来各种文化类节目频频出圈,创新节目让更

多的年轻人感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如今随处可见的汉服文化,各种

文创作品上的文化元素,还有古建筑的修复等等,都无时无刻不展现着文化

之美。唯有在不断创新中,中华文化才能焕发新活力,才能被更广大的年轻

人接受。要主动了解当下文化需求,借助现代化的科技传播手段,展现传统

文化的内涵美,去展示更深厚的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需要发扬“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共识。文化自信不在于故

步自封,中国文化走出去,是文化自信的必经之路。从“丝绸之路”到“郑

和下西洋”再到“一带一路”,从古至今,一次次文明的交流碰撞,促进了

中华文明的进步,也向世界展示了独特的中华文明,为国人带来空前的文化

自豪感。在与国外文化交流的基础上,让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文化走向世

界。坚定文化自信,不仅要让中国文化走出去,更要让中国优秀文化走出去,

才能让文化自信真正为中国增添底气。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文化软实力竞争的核心要求,是新时代满足

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昌盛的内在力量,是

中华民族屹立世界的底气,要加强对文化自信的坚守,迈出更加自信从容的

步伐,建设文化强国。

(摘编自李宇昕《筑牢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

材料二:

广大乡村蕴藏着充满特色风情的文化资源。就物质文化层面而言,乡村有着

大量文物古迹、传统村落、民族村寨、传统建筑、农业遗迹、灌溉工程遗产

以及自然风光、田园景观等;从非物质文化层面来说,乡村的民族节庆、传

统民俗、戏曲曲艺等文化资源也十分丰富。我们要深入挖掘乡村文化中蕴含

的优秀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充分发挥其在凝聚人心、教化群众、

淳化民风中的重要作用。

乡村文化认同是农民对乡土文化的确认与接受,是对乡村生活方式、文化行

为、思维模式的认可与遵守。农耕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优秀传

统文化的根。乡村文化是传统农耕文明的表现,蕴藏着深刻的历史人文价值

与经济价值。乡村文化形态既包括家族宗祠、农业遗迹等物质的部分,也包

括民间曲艺、手工技艺等非物质部分,利用新媒体平台传播和数字技术采集、

记录、储存乡村文化资源,建设具有特色的数字化乡村文化馆、乡愁馆,挖

掘优秀的乡村文化资源,认识乡村文化所蕴含的价值,认同乡村文化,是维

系深层情感的集体记忆。

当下,乡村的主要任务是立足乡村实际,把乡村文化与现代文明要素、农村

农民发展需求等结合起来,汲取城市文明及其他文化优秀成果,在保护传承

的基础上推动优秀传统乡村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赋予其新的

时代内涵、丰富表现形式,释放乡村文化的内在魅力,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

活,引领乡村风尚向上向美向善,使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更加强劲。乡村文

化建设的主体,是乡村文化自信构建中有内驱力和感召力的核心力量。借助

新媒介平台,农民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创建歌舞队、书画社等文化自治组

织,自导自演乡村春晚,以乡愁乡情为纽带,培养一批熟悉和热爱乡村文化

的乡村“文化带头人”,挖掘乡村文化活力,坚定乡村文化自信。

(摘编自曹阳《坚定文化自信推动乡村振兴》)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科技日新月

异与信息迅速迭代导致传统文化被遗忘,如果忘掉本来,传统文化就无法传

承,文化自信就无法坚定。B.中华文化必须不断地创新,且考虑人们的需求,

被更广大的年轻人接受,才能焕发出新的活力、生命力持久。C.乡村的物质

文化与非物质文化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7****400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