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2024届高三下学期5月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pdf

湖南省2024届高三下学期5月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pdf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湖南省2024届高三下学期5月适应性考试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新世纪以来的非虚构写作所展示出来的独特的社会认知价值,一方面使我们

意识到,很有必要重新盘点文学的各种内在功能与作用,另一方面也将文学

的真实问题有效嵌入信息化的倦怠社会之中,使文学能够更有力地回应人们

对于现实社会的种种关切。这不是有关文学的内涵与外延的双重拓展,而是

文学在新的社会发展境遇中的自我突破。无论我们如何看待非虚构写作,它

对于中国当代文学既定形态的突破,已成为一种无法忽略的事实。

首先,非虚构写作虽然标举社会认知功能,但它并不是为了否定或降低文学

作品的审美价值和教化作用,也不是想要排斥文学的其他认知功能,而是为

了更科学地反思并建构文学的认知体系。说实在的,文学作品究竟具有哪些

内在的认知功能,一直是一个有待深究的问题。从文化认知上看,有性别、

历史和族群等,并由此出现了女性主义批评、新历史主义批评和后殖民主义

批评等理论。从人性及生命认知上说,有理性与非理性、欲望与伦理、感性

体验等,并涌现了精神分析、感性主义、人性论等批评理论。当然,也有社

会认知功能的考察,并积淀了包括“艺术社会学”在内的相关理论。但从总

体上看,在文学认知功能的研究中,社会认知功能越来越走向边缘。这显然

有悖于“文学即人学”的核心理念,因为人是一种社会的存在,也是社会发

展的主体。可以说,文艺本身就是社会发展的特定产物,同时它与社会之间

又构成了紧密互动的张力关系。

与此同时,我们还必须清楚,文学的社会认知功能不仅取决于作品本身所承

载的社会问题。还取决于接受者的认知方式和接受思维。所谓“一千个读者

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当读者坚持从某种单一的认知角度来理解作品,或者

恪守文学的审美标准作为唯一信念,也会使文学作品的社会认知价值受到影

响。因此,当我们重申非虚构写作的社会认知价值时,从另一种层面上说。

也为了唤醒人们对于文学与社会现实之间互动的密切关注。唤醒人们理解非

虚构写作的介入性——它并不只是作家对叙事本身的介入,而是创作主体对

于社会现实的深度介入,对于我们这个时代普遍存在的一些重要问题的自觉

介入。谁都明白。我们所处的现代社会走爽越复杂,变化也越来越快,特别

是进入信息化和消费化之后,传统的社会结构形态正在转型,各种新的社会

现象及其现实秩序层出不穷,以至于有些作家认为“现实比作家的想象更精

彩”。这种现实,既为作家重新观察、理解和思考现实提供了巨大的空间,

也为人们认识和理解这个复杂的社会,提供了各种有价值的审美接受之路径。

其次,非虚构写作之所以突出其社会认知功能,是因为现代社会本身的发展

存在着诸多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召唤作家以求真的方式,真正地揭示社会

生存真相,为人们提供真切的了解途径。众所周知,中国现代社会正在逐步

超越乡土∕城市的二元结构,呈现出空前的混杂性,它既有全球化带来的各

种复杂冲击,又有地缘政治带来的各种不确定性;既有城市化进程中引发的

群体分裂。又有社会竞争不断加剧后的群体倦怠;既有信息技术发展后的秩

序变革。又有消费文化驱动后的观念变迁……面对如此繁杂的社会现实,如

何让人们更科学、更理性地认识和理解它;并非只是社会学家或人类学家的

任务,文学同样也需要进行必要的承担,这是文学的认知功能所决定的。当

然,我们不能否定一些虚构文学在这方面的努力,即使是那些沉迷于个人化、

人性化的虚构性写作,也存在着一定的社会认知功能,但就叙事的真实性、

实证性、问题的聚焦性而言,非虚构写作无疑在这方面体现得更为突出,也

更能有效地激发读者的自觉认知和思考意愿。这是因为非虚构写作大多从社

会问题出发,围绕当事人和作家共同关心的问题来展开叙事。问题即事件,

问题即叙事,问题即目标,在非虚构写作中,事件本身所承载的一些社会问

题,其实是作家选择写作的优先事项。换言之,它不是由作家提前预设某种

写作意图而后选择题材的写作,而是在现实生活呈现了诸多问题,使作家产

生了强烈的共鸣和思考之后,才进行的写作实践。

所幸的是,新世纪以来的非虚构写作,凭借明确的现实问题和作家主体的现

场介入,开始以各种方式直面现实世界,从而为人们提供了各种别有意味的

社会认知视角和通道。或许,非虚构写作很难具备审美价值上的经典性。但

是,作为社会发展的重要见证和记录,它们在将来未必没有重要的价值。

(节选自洪治纲《论非虚构写作的社会认知价值》)

1.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新世纪以来的非虚构写作是文学在新的社会发展境遇中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7****400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