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课件 -高三艺术生历史二轮复习.pptx

国家制度与社会治理 课件 -高三艺术生历史二轮复习.pptx

  1. 1、本文档共5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一、古代中国:

二、西方政治:

三、中国近现代政治

四、中国历代变法与改革

;先秦有哪些重要的政治制度;二、从秦至清,中央行政制度和地方层级管理制度的变化;商朝:内外服制,商王直接控制内服王畿地区,王畿四周是外服。;中古时期;一、民主的萌芽——古代希腊罗马制度;二、民主的发展——中古西欧的封建制度

;;三、民主的确立——近代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政治(17C~19C)

;;时间:

制定机构:

原因:

原则:

政治制度:

意义:

局限:;革命根据地;1949年9月;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中国近代至当代政治制度的演变;;;;;——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是中国历史上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1)农村

(2)对外开放

(3)城市经济体制

(4)经济体制

(5)制度改革;第4课中国历代变法和改革;历史上重大改革的几点认识

1、含义:革除社会制度中落后、腐朽的部分,完善当前的制度,使之适应新的生产力的发展。其间既有推动社会转型的全面变革,也有补偏救弊、拯救危局的局部调整,还有少数民族封建化的改革。

2、改革的原因:

根本原因:旧制度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导致了社会矛盾尖锐。

具体原因:时代的呼唤(政治、经济、思想文化)、时局的

需要、个人的推动作用。

3、实质:对生产关系的调整。

4、方式与力量:都是统治者自上而下发动,但人民群众是主要的推动者。

5、性质:是一场伟大的实践活动,也是一场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6、改革类型;9、决定改革成败的原因

(1)是否符合历史的发展趋势或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根因)。

(2)力量的对比。(主因)

(3)措施是否得当。

(4)改革者的个人作用。改革必然会触动旧制度和特权者的既得利益者的利益,阻碍重重,改革者不仅需要得当的策略措施,还需要大无畏的精神。

(5)国际环境是否有利(主要是近现代史,世界联系密切)。

10、改革成败的依据:改革的成败不能以改革者的结局作为评判的标准,而应看???极措施和作用能否得以维持。

11、改革的评价:一分为二的原则;当时后世相结合原则;三模块原则。

12、启示

(1)改革弊政是国家强盛的重要条件。

(2)改革必然会遭到反对派的反对。

(3)改革都会打上时代和阶级的烙印。;第二单元

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官员的选拔与管理

重点问题:

;;【拓展提升】;中华法系是指以中国古代伦理法为基础,以《唐律疏议》为代表的中国法律和仿照这种法律而制定的东亚、东南亚等封建国家法律的总称。

它的特点是突出成文法典,强调礼法结合,重视家族伦理,民法与刑法不分。

中华法系在唐朝臻于成熟,在宋元明清时期也有新的发展与变化,在清末修律以及民国初年从西方移植新的法律制度之后,逐渐解体。;时期;;1.中世纪基督教的统治

(1)基督教统治的建立:

392年,基督教成为罗马国教,

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后,日耳曼人国家逐渐接受了基督教。

(2)基督教的影响:基督教的宗教伦理和教化作用强化了教会对人们的控制,深刻影响了人们的思想意识和日常行为。

2.宗教改革后的新教

(1)积极:适应了原始积累时期新兴资产阶级的政治、经济诉求,提出了一些新的主张。

(2)局限:新教排斥其他教派,引起了多次宗教冲突,造成了重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一些对教义持有不同意见的人被斥为“异端”,遭到迫害。;5、宋代到明清时期乡约制度的变化,并说明乡约制度的积极作用;;;;第四单元

民族关系

与国家关系;;体制源于理念:东亚唯一文明大国、资源丰富、文化进步,周边国家相对贫弱。;中国古代对外交往的特点

特点:(1)由开放走向闭关:明清以前总体上以开放为主,明清时期,逐步走向闭关锁国。

(2)路线由陆路为主转向海路为主:秦汉时期,对外交往的主要路线是陆上丝绸之路(虽有海上丝绸之路但不占主要地位);唐朝对外交通发达,海陆并进;宋元时期,主要是海路为主。

(3)对外贸易与文化交流同步进行:秦汉时期,陶瓷和丝织品传到西方,同时佛教传入中国;唐朝时中国和日本、新罗、印度的交往主要是经济、文化交流;宋代对外交往主要以海外贸易为主,同时中国科技外传;明清从国外引进大量农作物。

(4)交往形式以和平为主:和平:汉朝丝绸之路,进行经济、文化交流;唐朝以经济、文化交流为主;宋代海外贸易。战争:戚继光抗击倭寇、郑成功赶走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康熙皇帝组织雅克萨之战抗击沙俄入侵。;第四单元

民族关系

与国家关系;第四单

元民族

关系

与国家

关系;第四单元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

重点问题:

;第五单元

货币与赋税制度;第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教师备课驿站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专注于中小学各科教学多年,曾获青年岗位能手荣誉称号; 教育局评为县级优秀教师; 2013在全省高中思想政治优秀设计评选活动中荣获一等奖; 在全市高中优质课大赛中荣获一等奖; 第十一届全国中青年教师(基教)优质课评选中荣获二等奖; 2017年4月全省中小学教学设计中被评为一等奖2018年被评为市级教学能手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2年12月06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