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解液不易燃是否代表电池安全.docxVIP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锂(Li)离子电池(LIBs)因其能量密度高、循环寿命长、能效高等优点,已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器件。由于LIB无处不在,LIB在滥用条件下的安全性能差已成为一个主要问题。由于有机碳酸酯溶剂的可燃性,常规电解液表现出较高的可燃性,被认为是锂离子电池安全隐患的罪魁祸首之一,含磷(P)阻燃剂(FRs)长期以来一直被认为是提高LIBs安全性能的关键。然而,将阻燃剂直接引入传统的LiPF6-有机碳酸酯电解液通常会导致LIBs的电化学性能明显下降,它会干扰石墨(Gr)负极上固体电解质界面(SEI)的形成。局部高浓度电解液(LHCEs)的出现为增加电解液中FRs的含量打开了一扇门,为了实现完全的不可燃性,通常采用的稀释剂必须用不易燃的稀释剂代替。所制备的双阻燃(DFR)电解液不仅实现了LHCE的完全不燃性,而且实现了溶剂化结构。

人们普遍认为,液态电解质的可燃性是决定锂离子电池(LIBs)安全性的最有影响力的因素之一。基于到这一点,美国西北太平洋国家实验室博士等人为石墨||LiFePO4(Gr||LFP)电池设计并采用了一种完全不易燃的电解液。与传统的LiPF6-有机碳酸酯电解液相比,含磷溶剂的完全不易燃的电解质在商业化Gr||LFP电池中表现出较差的安全性能。进一步研究表明,电解液(尤其是盐LiFSI)和充电电极之间的放热反应是引发这种违反直觉现象背后的“罪魁祸首”,这一发现也强调了在设计安全电解液时降低电解液反应性的重要性,以及在电池水平上评估电解液安全性能的必要性。这项工作传达了一个发人深省的信息,即单方面降低电解液的可燃性远远不足以提高电池水平的安全性能,还应考虑降低电解液和充电电极之间的反应性。

【核心内容】

1.DFR电解液的溶剂化结构

本文制备了两种DFR电解液:1)无添加剂电解液(DFR-O),其成分为LiFSI:TMPa:TTFEPi=1.0:1.4:1.0;2)LiFSI:TMPa:EC:TTFEPi=1.0:1.2:0.2:1.0的电解液(DFR-E)。一种1.0molL-1?LiPF6?EC:EMC?2wt%VC作为基本电解液(E基本)。实际上,TMP通常被认为是一种不适合配制电解液的溶剂,其不能形成SEI,与负极的相容性较差。为了全面了解DFR电解液,通过计算模拟和实验测量阐明了DFR电解液的溶剂化结构。在存在和不存在EC添加剂的情况下对DFR电解液进行了从头分子动力学(AIMD)模拟。图1a显示了从AIMD获得的DFR-O和DFR-E电解液的溶剂化结构,锂阳离子主要与TMPa和FSI-分子中的氧(O)原子配位。TTFEPi中锂阳离子和O原子之间的配位较弱,在大于6?的距离处只能观察到一个小峰,其原因可以归因于TMPa/EC和TTFEPi之间具有独特的溶剂化能力。在DFR-E中,少量的TMPa被EC取代。由于EC和Li+之间具有很强的亲和力,EC也被纳入了离子簇中,如图1b所示。由于氟化程度高,TTFEPi中O原子的电子密度相对较低,对Li+配位效果较差。AIMD结果明确表明,LHCEs独特的溶剂化结构是由TMPa和TTFEPi形成的。此外,为了更好地理解DFR电解液的溶剂化结构,采用脉冲场梯度核磁共振(PFGNMR)波谱评估电解液的自扩散系数,Li+、FSI-和TMPa的自扩散系数分别为2.8、3.1和2.9×10-11?m2s-1,彼此非常相似。相比之下,TTFEP的自扩散系数为9.8×10-11?m2s-1。

基于上述证据,可以得出结论,TMPa和TTFEPi在锂盐溶剂化和解离中的差异成功地实现了LHCEs独特的溶剂化结构,其特点是形成相对稳定的“溶剂离子对”或“溶剂离子团簇”,以及相对较低的Li盐解离度。少量添加剂的加入几乎没有改变LHCEs的溶剂化结构或扩散系数,这与我们之前的结果吻合较好。

图1.(a)通过AIMD获得的DFR-O和DFR-E电解液的溶剂化结构;(b)从AIMD计算中获得的DRF-O和DFR-E电解液的RDF;(c)DFR-O和DFR-E电解液的自扩散系数;(d)DFR-O和DRR-E电解液在-40~60℃温度范围内的离子电导率。

2.电化学性能

图2a显示了在C/20的充放电倍率下,使用DFR-O、DFR-E和E-标准电解液的Li||Gr半电池的第一个循环电压曲线。如图所示,所有电池都实现了可逆锂化和脱锂,DFR-O、DFR-E和E标准的库仑效率(CE)分别为92.1%、90.5%和91.3%。为了进一步证明DFR-O和DFR-E电解液在Gr电极上形成了有效的SEI,采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研究了Gr电极和SEI的形貌,如图2b所示,在所有三个Gr样品中都观察到SEI。在E标准形成的SEI中,SEI的厚度超过了10nm。相比之下,由DFR-O和DFR-E形成的SEI

文档评论(0)

丹青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锄禾日当午 汗滴禾下土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