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林业生态保护修复技术知识考察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VIP

2025年林业生态保护修复技术知识考察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25年林业生态保护修复技术知识考察试题及答案解析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下列关于乡土树种在生态修复中应用的表述,正确的是()

A.乡土树种对本地气候适应性弱,需人工调控环境才能存活

B.乡土树种与本地土壤微生物群落协同性强,利于生态系统稳定

C.为提升景观效果,应优先选择外来观赏树种替代乡土树种

D.乡土树种生长速度慢,不利于快速形成植被覆盖

答案:B

解析:乡土树种长期适应本地气候、土壤及生物群落,与土壤微生物(如菌根真菌)形成稳定共生关系,能有效促进养分循环和生态系统稳定(A错误,B正确)。外来树种可能引发生物入侵或生态位竞争(C错误);部分乡土树种(如马尾松、刺槐)生长速度较快,且快速覆盖需结合乔灌草配置而非单一追求速生(D错误)。

2.退化林分判定的核心指标不包括()

A.林分郁闭度低于0.3

B.目的树种占比不足40%

C.林下植被盖度超过70%

D.病虫害发生率连续3年高于30%

答案:C

解析:退化林分通常表现为结构失衡、功能下降,核心指标包括郁闭度过低(<0.3)、目的树种比例不足(<40%)、病虫害或火灾频发(连续3年>30%)等。林下植被盖度高可能是自然演替的结果,不一定代表退化(C错误)。

3.石漠化地区生态修复中,“近自然修复”技术的关键是()

A.大规模种植单一经济林

B.保留原生灌草层,补植耐钙耐旱树种

C.全垦整地后种植速生杨树

D.引入热带高耗水树种提升覆盖度

答案:B

解析:石漠化地区土壤贫瘠、保水能力差,近自然修复需尊重原生生态基础,保留现有灌草(减少水土流失),补植耐钙(如任豆、香椿)、耐旱(如花椒、金银花)的乡土树种,避免破坏原有微环境(A、C、D均破坏原生结构,B正确)。

4.森林碳汇计量中,“生物量扩展因子(BEF)”的作用是()

A.估算单位面积森林的年固碳量

B.将树干生物量转换为全树生物量

C.计算土壤有机碳的垂直分布

D.评估林分凋落物的分解速率

答案:B

解析:BEF是生物量扩展因子,用于将易测量的树干生物量(如通过胸径、树高计算)扩展为全树生物量(包括枝、叶、根等),是碳汇计量的关键参数(B正确)。年固碳量需结合生长量与碳转换系数(A错误);土壤碳和凋落物分解涉及其他参数(C、D错误)。

5.湿地生态修复中,“微地形重塑”的主要目的是()

A.增加景观观赏性

B.创造多样化的生境类型

C.提高湿地的蓄洪能力

D.便于机械化作业

答案:B

解析:微地形重塑通过构建浅滩、深潭、缓坡等不同地形,形成水深、湿度、光照差异,为不同湿生植物(如挺水、浮叶、沉水植物)和动物(如两栖类、水鸟)提供多样化生境,促进生物多样性恢复(B正确)。蓄洪能力与湿地面积、连通性相关(C错误);观赏性和机械化均非核心目标(A、D错误)。

6.下列关于封山育林技术的表述,错误的是()

A.适用于具有天然下种或萌蘖能力的疏林地

B.封禁期内禁止一切人为活动

C.需定期监测植被恢复进度

D.可结合补植措施加速恢复

答案:B

解析:封山育林禁止的是破坏性活动(如砍伐、放牧),但允许必要的监测、补植等促进恢复的人为干预(B错误)。其适用于有自然恢复潜力的疏林、灌丛地(A正确);需通过样方调查等方式监测植被盖度、物种组成变化(C正确);对恢复缓慢区域可补植乡土树种(D正确)。

7.干旱区植被恢复中,“集水整地”技术的主要原理是()

A.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

B.减少地表蒸发

C.汇聚有限降水至植物根区

D.防止土壤盐渍化

答案:C

解析:干旱区年降水量少且分布不均,集水整地(如鱼鳞坑、水平阶)通过地形改造,将地表径流汇聚至种植穴,提高植物根区水分有效性(C正确)。有机质需通过施肥或枯枝落叶积累(A错误);减少蒸发主要依靠覆盖(如秸秆、地膜)(B错误);盐渍化防治需调控地下水位(D错误)。

8.生物防火林带建设中,优先选择的树种应具备()

A.高油脂、易燃特性

B.叶片含水量高、耐火性强

C.速生但易落叶

D.深根性、抗风倒

答案:B

解析:生物防火林带需阻隔火势蔓延,应选择叶片含水量高(>60%)、燃点高、耐火性强的树种(如木荷、火力楠)(B正确)。高油脂树种(如马尾松)易助燃(A错误);易落叶树种可能积累易燃物(C错误);抗风倒与防火无直接关联(D错误)。

9.退化草地生态修复中,“草种混播”的优势不包括()

A.提高群落稳定性

B.增加地上生物量

C.

文档评论(0)

小陈同学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