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2022新高考基地学校期中大联考
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在宋代“枯”的艺术世界里,苏轼的焦点位置不仅在于其诗文表现出的枯物品味,也在于他在文人画领域内的艺术创造。从绘画实迹与相关诗文来看苏轼发扬由文同拈出的木石题材,使“枯木竹石”成为宋元文人画的重要画题。如孔武仲《子瞻画枯木》“窥观尽得物外趣,移向纸上无毫差”句所言,在苏子心中万象无差,枯物同样具有美感,并且能从中窥知物外之趣,再以诗、画的形式挥洒,形成苏轼的枯木美学。
与传统写实花鸟相比,苏子的“墨戏”之作不求常形、逸笔草草,用独特的视觉语言向传统绘画发起挑战,力图以野逸的风格表现自然之力,将绘画从对物象的再现中解放出来,变成寄托情感与内心表现的渠道。苏轼自言“空肠得酒芒角出,肝肺槎牙生竹石”,老木疏竹是诗人胸襟的写照,一吐而为《枯木竹石图》。不仅作者如此自述,枯木亦是他人接近、评价画家的中介,如米芾《画史》称:“子瞻作枯木,枝干虬屈无端,石皴硬,亦怪怪奇奇无端,如其胸中盘郁也。”从这个角度来说,绘画不过是作者的情感外化,枯物成为文人精神在绘画中的特殊存在,指向历代文人、艺术家精神特性上的共通。
作为北宋文人圈的精神领袖,苏轼的欣赏趣味和艺术创作起到示范作用,文人士大夫史无前例地以群体的态势参与艺术活动,从创作、鉴赏、批评等角度标举新的审美标准和艺术趣味。宋代的梅审美不再执着于花的色形味,而是更关注树干的枯老,兴起独具特色的枯+梅疏影书写,逐渐形成《梅谱》所言“梅以韵盛,以格高,故以斜横疏瘦,与老枝怪奇者为贵”的审美风气。从现存宋代题画诗、笔记等文献及历代画学著录可看出,无论作为背景抑或表现重点出现,枯物已成为宋画尤其是文人水墨写意中别具意趣的重要题材,尤其以枯树、瘦竹、老梅的表现为主。
枯物之所以成为文人水墨画的核心主题,其原因在于自然审美的追求与艺术趣味相互交叠融合。水墨的绘画方式主要以墨色浓淡深浅表现物象,抽离了色彩、细节,天生具有更强的精神特征,适合表现以自然美和线条感取胜的枯物。所以,在对枯物的表现上需如张守《席大光邀同赋墨梅花》“谩凭水墨见天真”所写,使墨梅更具清高隐逸的象征性。同样表现梅花,如华镇“世人画梅赋丹粉,山僧画梅匀水墨”之比较,由花光老僧开创的文人墨梅,已表现出与“世人”敷色之梅相异的趣味。
从物象的象征性来说,枯物本身即具有极强的精神内涵和文人趣味,这与文人画写意、理趣的思想追求一致。相较于花卉艳丽、鸟禽工细,枯物的浅淡色彩和线条走势都更宜于文人以水墨挥洒,不必追求穷形尽相。加之欧阳修、苏轼等宋代文人画家的理论推崇和实践,将绘画从对“形”的再现中解放出来,不过“寄兴写意”而已。艺术为沉思提供了一个虚拟的遐想空间,借由极具象征性和多元化的枯物绘画,文人得以探索内心世界,同时观照外部环境,是对自然界事物观察和理解的融合表达。
当然,枯物在宋元文人画中的流行尚有其他现实原因。绘画与书法同属造型艺术,所使用的材料和媒介也一致,文人多擅书法,书法的练习为枯物的绘制提供了笔力和其他基础条件,故木、竹常作为文人绘画的入门训练和重要的练笔对象。其次,枯物自身的形态特点适应文人画简化、变形等艺术手法,且物象造型相对简单,亦不需费心构思布局,画家短时间内即可完成,再者,其与山水画的流行也有着密切关系,树石是山水画的基础,枯树皆与茂林相配和谐,故挥洒枯物的写意花鸟与山水画的发展相互促进。
(摘编自董赟《“枯”趣味的宋型审美与诗画艺术论略》)
材料二:
“未许木叶胜枯槎。”这是中国艺术理论中一种重要的思想。中国艺术追求活泼泼的生命精神的传达,但并不醉心于活泼泼的景物的描写,而更喜欢枯朽、拙怪中去寻找生意的寄托物。
它的内在是丰满的、充实的、活泼的,甚至是葱郁的、亲切的。为什么这样说呢?它通过自身的衰朽,隐含着活力;通过自己的枯萎,隐含着一种生机;通过自己的丑陋,隐含着无边的美貌;通过荒怪,隐含着一种亲切。它唤起了人们对生命活力的向往,它在生命的最低点,开始了一段新生命的里程。因为在中国哲学看来,稚拙才是巧妙,巧妙反成稚拙;平淡才是真实,繁华反而不可信任;生命的低点孕育着希望,而生命的极点,就是真正衰落的开始。生命是一顿生顿灭的过程,灭即是生,寂即是活。大巧若拙的拙,并不意味枯寂、枯槁、寂灭,而是对活力的恢复。老子并不是一位怪异的哲学家,只对死亡、衰朽、枯槁感兴趣,老子认为,人被欲望、知识裹挟,已经失去看世界葱郁生命的灵觉。老子拙的境界,就是一任自然显现。
(摘编字朱良志《枯槁之美》)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北宋时期,在欣赏和表现枯物之美方面,苏轼有示范作用。他引领文人士大夫们标举新的审美标准和艺术趣味。
B.以枯树、瘦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22届河南省洛阳市上学期高中三年级期中考试语文试卷(word版含答案).docx
- 2022届高考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模拟评估卷(全国卷版)(二).docx
- 2022届高考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模拟评估卷(全国卷版)(三).docx
- 2022届高考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模拟评估卷(天津专用)(三).docx
- 2022届高考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模拟评估卷(浙江专用)(二).docx
- 2022届高考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模拟评估卷(浙江专用)(三).docx
- 2022届高考语文上学期第三次月考模拟评估卷(浙江专用)(一).docx
- 2022届湖北省鄂西北六校高三上学期期中联考语文试题.doc
- 2022届辽宁省沈阳市第120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考前训练题.docx
- 2022届宁夏青铜峡市高级中学高三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doc
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