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医案——黄疸(三).docx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

1-

此医案仅证明中医可以治疗此类疾病,但医案仅供参考,切勿个人盲目用药,建议到正规中医治疗机构详细辩证论治。

清热利湿法治愈黄疸

病案:王某,男,20岁。

初诊:1976年1月15日。

主诉及病史:患者于5天前,因脐周持续性疼痛伴呕吐2次而住某卫生院。当时诊断为不完全性肠梗阻,经治疗未见好转,发热、疼痛反而加剧,遂于1976年1月12日住入我院外科。根据当时检查结果,诊断为双侧肺炎;胆道蛔虫;急性弥漫性腹膜炎;不完全性肠梗阻。翌日请内科会诊,认为肺炎及胆道蛔虫可能性大,给予强力霉素、青霉素、链霉素、氯霉素、氢化可的松、颅痛定、度冷丁等药治疗,但黄疸越来越深,腹部剧痛反复发作,遂请蔡老会诊。

诊查:诊见发热,两目及全耳皮肤黄染,腹部疼痛甚剧,胀满如鼓,口干渴不欲饮,小便短少红赤,舌质红苔黄,脉象细数。

辨证:此属湿热蕴结于脾胃,气机不和。

治法:拟清热利湿、宣利气机,用茵陈蒿汤加减。

处方:绵茵陈15g炒山栀10g淡黄芩10g连翘壳10g北柴胡10g制川朴10g广木香10g川楝肉10g云茯苓10g江枳实10g

二诊:1月16日。服药1剂后,病情稍有好转,腹痛减轻,已有矢气,腹胀有所减轻;但仍咯血痰,双肺底有湿性啰音,精神较差,小便短少。舌红、苔黄,脉数。宜再清利湿热。

处方:白毛藤30g败酱草30g蒲公英15g金银花10g连翘10g炒山栀10g淡黄芩6g制川朴10g广木香10g福泽泻10g赤小豆30g绵茵陈15g

三诊:1月17日。服上方药1剂,自觉精神转佳,腹痛腹胀减轻,能排矢气,稍有气喘而血痰已除,黄疸仍未退,黄疸指数90单位,凡登白试验阳性,脉数仍在。原方药再服2剂。

四诊:1月19日。腹痛已减,小便尚不能自排。脉细数,舌红苔黄腻。内蕴之湿热渐退,再拟原法进治。

处方:白毛藤30g绵茵陈15g炒山栀10g淡黄芩10g蒲公英15g败酱草15g北柴胡10g金银花6g连翘10g大生地10g粉丹皮10g

五诊:1月21日。服上方药2剂后,病情已明显好转,体温基本正常,腹痛减,小便能自排出。脉细数,舌质红绛。湿已有化燥伤阴之势,再拟养阴清热。

处方:大生地10g粉丹皮10g炒山栀10g淡黄芩10g北柴胡10g蒲公英30g败酱草15g北沙参10g大麦冬10g

六诊:1月23日。病情已基本控制,黄疸已退,腹痛亦除,口干、舌质红绛,脉细数。阴分已伤,余热未清,再拟养阴清热。

处方:北沙参10g大麦冬10g金银花10g连翘轺10g淡黄芩10g云茯苓10g生甘草3g蒲公英30g败酱草15g

服上方药2剂后,病愈出院。

按语脾胃为后天之本,脾以湿化气,长养脏腑;胃以燥纳物,腐熟水谷。湿热蕴结,脾病则腹满、口渴溲短,胃病则腹痛呕吐。湿得热而益深、热因湿而愈炽,由脾胃湿热熏蒸而及肝胆,致胆汁外泄,侵入肌肤,发为黄疸,故用白毛藤、茵陈、银花、连翘以清湿热,川朴、木香行气滞,柴胡、山栀、黄芩以清肝胆。湿热清,气机顺,肝胆利,则病愈矣。

(以上由蔡光斗整理)

本医案摘自《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粹》第1集,P353-354,蔡友敬医案。

蔡友敬,1916年生。福建省泉州市人。中医内科主任医师。1937年6月毕业于名医丁甘仁创办之上海中医学院。尽得丁氏学派之传。毕业后返回桑梓,行医执教近50年。早年受丁氏学派影响极深,临证多以《丁甘仁用药法》及《孟河丁氏医案》为准绳。中年以后,加深《内经》研究,涉猎各家学说,兼收并蓄,学术思想大为开阔。晚年则倾向于脾肾学说,认为东垣与中梓各有所长,两者不可偏废,所以治病用药,力倡顾护脾胃之气,注重调节肾之阴阳;一些疑难杂病、沉疴痛疾,亦每每从脾肾入手而奏效。近年来对命门学说的研究尤有心得,实践中悟出哮喘之作,虽由于气逆,但与命门关系颇大。盖肺为气之主,脾为气之源,肾为气之根,而命门之水火,即十二经之化源,故自制“人参蛤蚧胡桃汤”一方,以温养命门,用此治疗哮喘,功效殊佳。

历任福建省中医学会副理事长、福建省科协委员、泉州市中医院院长、中华全国中医学会理事。1983年福建省人民政府授予劳动模范称号,1984年卫生部授予全国卫生先进工作者称号,1985年获得福建省“五一”劳动奖章。

主要著作有:《中医基础学》、《中医内科学讲义》、《蔡友敬医案选》、《蔡友敬医学讲稿》等。

文档评论(0)

186****102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