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制预应力叠合板带桁架筋施工工艺操作手册.docxVIP

预制预应力叠合板带桁架筋施工工艺操作手册.docx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预制预应力叠合板带桁架筋施工工艺操作手册

干了十来年装配式建筑施工,最让我感慨的就是工艺迭代带来的变化。早年做现浇楼板,支模、绑筋、浇筑,一套流程下来至少得半个月;现在用上预制预应力叠合板带桁架筋的工艺,从吊装到现浇层完成,三五天就能搞定,还更省材料、更安全。今天就把这套工艺的操作要点掏心窝子地写出来,既是对自己经验的总结,也希望能帮刚入行的兄弟少走点弯路。

一、先说清楚:啥是预制预应力叠合板带桁架筋?

咱们要操作的主角,其实是两部分的组合:预制预应力叠合板和桁架筋。

预制预应力叠合板是工厂里提前做好的“底板”,用高强度钢筋施加预应力,出厂时就有一定承载力,能减少现场支撑;桁架筋是焊在板面上的“三角铁架”,由一根上弦筋、两根下弦筋和腹杆筋组成,像桥梁的桁架结构——它的作用可大了:一是在吊装时当“加强筋”,防止预制板翘曲开裂;二是现浇层浇筑后,桁架筋能像“铆钉”一样把预制板和现浇层紧紧咬在一起,形成整体受力。

我第一次接触这玩意儿时,还觉得“这薄板子能承重吗?”后来跟着师傅实测过:一块6米长、0.6米宽、0.06米厚的预制板,不加支撑能承受1吨的施工荷载——比咱们现场用的木模板结实多了!

二、开工前的“粮草”:准备工作一个都不能少

2.1技术准备:图纸不是“看”的,是“抠”的

施工前得把图纸“吃透”。我习惯拿支红笔,重点标三个地方:一是预制板的型号(比如YDB60-3,表示预应力叠合板,厚度60mm,标志跨度3米),二是桁架筋的位置(图纸上会画“△”符号,间距一般400-600mm),三是板缝宽度(通常10-20mm,后期要浇筑细石混凝土)。

技术交底时,我会拉着班组蹲在现场说:“咱这板上的桁架筋,上弦筋要朝上,别吊反了;板边的预留胡子筋(伸出板外的钢筋)要和现浇梁的钢筋绑扎,漏了一根都得返工!”

2.2材料准备:预制板不是“随便收”的货

预制板进场得“验身”。我一般带三个工具:卷尺(量长宽厚,误差不能超过±3mm)、小锤子(敲板面听声音,空鼓的要退货)、回弹仪(测混凝土强度,得达到设计值的100%才能用)。

桁架筋也得检查:钢筋直径对不对(上弦筋通常10mm,下弦8mm),焊点牢不牢(用钳子掰,掰断的就是虚焊)。有次收料时,发现一批桁架筋的腹杆筋间距不均匀,直接让厂家拉回去重焊——这玩意儿要是焊不牢,现浇层和预制板“分家”,那就是大质量事故。

2.3设备准备:吊装设备是“命门”

吊装用的塔吊或汽车吊,得提前算好起重量。一块6米长的预制板,自重约1.2吨,加上吊具,吊机的额定起重量得至少2吨。吊具也有讲究:必须用专用的4点吊具(每角一个吊环),钢丝绳夹角不能超过60度——我见过有人图省事用2点吊装,结果板中间开裂,修都修不好。

支撑体系用钢管脚手架,立杆间距一般1.2米,顶部用可调托撑,托撑上放木方(50mm×100mm)。这里有个细节:托撑的伸出长度不能超过300mm,不然一受力就“摇摇晃晃”,板容易下沉。

2.4人员准备:分工要像“交响乐团”

现场得配四个角色:吊装工(持证,指挥吊机)、钢筋工(处理桁架筋和胡子筋)、测量员(抄平放线)、木工(调整支撑高度)。我带的班组有个规矩:每天开工前站成一圈,吊装工说“今天吊哪块板”,测量员说“标高多少”,钢筋工说“哪些位置要补筋”——信息通了,活才能顺。

三、关键操作:从“吊板子”到“浇混凝土”,每一步都是“细活”

3.1第一步:测量放线——把板的“位置”定死

用激光经纬仪在梁或墙上弹出板的控制线,误差不能超过5mm。我常跟测量员说:“线弹歪了,板就挂不上;板挂不上,后面全乱套。”弹完线还要测标高,在支撑立杆上用红漆画“50线”(距离板底500mm),调托撑时照着线调,板底标高偏差就能控制在±2mm内。

3.2第二步:支撑搭设——给板“垫稳”

先铺脚手板,再立立杆,扫地杆离地面200mm。可调托撑顶到木方后,用水平尺测木方是否水平。有次下雨,地面软了,立杆下沉了10mm,结果板装完后整体下挠——后来我们改在立杆底垫10mm厚钢板,再也没出过这问题。

3.3第三步:预制板吊装——“慢”比“快”重要十倍

吊装前,先把板上的浮灰扫干净,特别是桁架筋周围(灰多了,现浇层粘结不牢)。吊具挂好后,先试吊500mm,停30秒,检查吊具和板有没有变形——这一步最容易被忽视,但我见过试吊时板缝开裂的,及时停吊才没出事。

正式吊装时,速度要慢(0.5m/s以内),板离支撑300mm时停住,由两个工人扶着板对准控制线,慢慢下落。板放稳后,用撬棍微调位置,注意板边要搭在梁上至少50mm——搭少了,板会“掉下去”;搭多了,梁钢筋会被压弯。

3.4第四步:桁架筋与现浇层钢筋连接——“咬”住才能受力

预制板放好后,桁架筋的上弦筋要和现浇层的面筋绑扎(间距200mm),下弦筋要和板底的分布筋点焊(我

文档评论(0)

【Bu】’、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