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镜下粘膜切除术护理.pptx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内镜下粘膜切除术护理

演讲人:

日期:

06

护理质量提升

目录

01

概述与手术基础

02

术前护理准备

03

术中配合与监护

04

术后即刻护理

05

出院指导与随访

01

概述与手术基础

手术定义与基本原理

内镜下粘膜切除术(EMR)是一种通过内镜引导,利用高频电刀或圈套器切除消化道粘膜层病变的微创技术,其核心原理是通过局部注射生理盐水或透明质酸钠抬举病变,形成安全切除平面。

微创切除技术

对于较大病灶(通常直径>2cm)需采用分块切除法(PiecemealEMR),通过多次圈套逐步切除,需严格规划切除顺序以避免残留,同时配合电凝止血降低出血风险。

分块切除策略

切除后的标本需立即展平固定于软木板上,用大头针标记方位后浸泡于10%福尔马林溶液,确保病理医师能准确判断切缘状态和病变深度。

标本处理规范

明确适应症范围

合并严重凝血功能障碍(INR>1.5或血小板<50×10⁹/L)、病变浸润至粘膜下层深层(SM2以上)、内镜下可见明确血管侵犯或淋巴结转移征象(如溃疡凹陷伴周边隆起)。

绝对禁忌证

相对禁忌证考量

对于心肺功能不全患者需谨慎评估麻醉风险,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区域病变需先行套扎治疗,结肠憩室旁病变需警惕穿孔风险。

包括消化道早癌(局限于粘膜层的T1a期肿瘤)、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直径<2cm的平坦型病变(Paris分型Ⅱa/Ⅱb)以及具有恶性潜能的息肉(如侧向发育型肿瘤)。

主要适应症与禁忌症

术前全面评估患者凝血功能、心电图及传染病筛查结果,重点询问抗凝药使用史(需停用华法林5天、氯吡格雷7天),对高血压患者需控制血压<160/100mmHg。

护理工作核心目标

围手术期风险评估

建立出血(表现为呕血/黑便伴血红蛋白下降>2g/dL)、穿孔(突发腹痛伴膈下游离气体)和迟发性出血(术后72小时内)的三级预警流程,配备钛夹、肾上腺素注射液等急救物资。

并发症预警体系

要求术后绝对卧床24小时,监测血压q1h×4次后改为q4h,禁食48小时后逐步过渡到流质饮食,出院前必须完成病理报告复核和切除完整性确认。

术后监测标准化

02

术前护理准备

基础疾病筛查

需评估患者是否存在高血压、糖尿病、凝血功能障碍等基础疾病,明确手术耐受性及潜在风险,必要时联合多学科会诊制定个体化方案。

药物使用史核查

过敏史与营养状态评估

患者全面评估要点

重点记录抗凝药、抗血小板药及非甾体抗炎药的使用情况,根据指南要求调整用药方案,避免术中术后出血风险。

详细询问药物、造影剂过敏史,同时评估患者BMI、血清蛋白等营养指标,对营养不良者提前给予营养支持干预。

器械设备准备清单

消毒与感染控制

严格遵循无菌操作规范,备足无菌活检钳、一次性黏膜切开刀等耗材,并验证消毒锅生物监测合格报告。

急救药品与耗材

准备肾上腺素稀释液、止血粉、钛夹等止血材料,同时配备气管插管包、急救药品箱等应急物品,确保抢救流程顺畅。

内镜系统配置

确保高清电子内镜、氩气刀、高频电发生器、注射针等核心设备功能正常,并备齐不同型号的圈套器及止血夹以应对术中突发情况。

患者心理疏导要点

手术流程可视化讲解

通过3D动画或示意图向患者解释粘膜切除的步骤、术中配合要点及预期效果,减轻因未知导致的焦虑情绪。

疼痛管理预期沟通

家属协同支持策略

明确告知患者术中可能出现的牵拉感或胀痛,强调麻醉方案的有效性及术后镇痛措施,建立合理疼痛预期。

指导家属参与术前安抚工作,提供术后陪护注意事项清单,形成患者-家属-医护三方协作的心理支持体系。

03

术中配合与监护

体位摆放与固定要求

左侧卧位标准姿势

特殊患者调整原则

体位固定装置使用

患者取左侧卧位,头部垫软枕保持颈椎自然曲度,右腿伸直、左腿屈曲以稳定身体,双臂环抱于胸前或置于身体两侧,避免压迫胸腔影响呼吸。

采用约束带固定骨盆及肩部,防止术中因麻醉或操作导致体位滑动,同时需确保约束松紧适度,避免血液循环受阻或皮肤压伤。

对于肥胖或脊柱畸形患者,需额外使用体位垫支撑腰背部,调整床面倾斜角度至15°-30°,以优化术野暴露并减轻腹腔压力。

生命体征监护重点

呼吸功能监测

持续观察血氧饱和度(SpO₂)、呼吸频率及幅度,尤其注意麻醉诱导期和苏醒期的气道管理,警惕喉痉挛或舌后坠导致的低氧血症。

循环系统评估

每3分钟记录一次血压、心率及心电图波形,重点关注术中出血或迷走神经反射引起的血压骤降、心动过缓等异常情况。

麻醉深度调控

结合BIS指数或ETAC监测数据,调整麻醉药物剂量,避免术中知晓或过度镇静导致的呼吸抑制,确保患者处于适宜镇静水平。

大出血处理预案

发现粘膜下层穿孔时,迅速协助放置金属夹或覆膜支架封闭创面,调整体位为头低足高位,预防腹腔感染并准备中转开腹手术。

穿孔紧急处理

过敏反应抢救

识别皮疹、支气管痉挛等症状后,立即停用可疑药物,静

文档评论(0)

小强文库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