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能电池生产工艺规程.docxVIP

太阳能电池生产工艺规程.docx

本文档由用户AI专业辅助创建,并经网站质量审核通过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太阳能电池生产工艺规程

**一、总则**

太阳能电池生产工艺规程旨在规范太阳能电池的生产流程,确保产品质量稳定、生产效率提升,并符合行业技术标准。本规程适用于太阳能电池生产线的各主要环节,包括原材料处理、电池片制备、组件封装及测试等环节。

**二、原材料准备**

(一)原材料检验

1.硅片:检查尺寸(如156mm×156mm)、厚度(±5μm)、弯曲度(≤30μm/m)、表面缺陷(如划痕、爆边)。

2.掺杂剂:确认硼、磷等元素浓度符合工艺要求(如±0.001Ω·cm)。

3.玻璃、EVA、背板等辅助材料:检测透光率(玻璃≥90%)、粘接性能(EVA拉力≥8N/cm)。

(二)原材料存储

1.硅片需存放在恒温(20±2℃)防静电环境中,避免长时间暴露于空气中。

2.化学试剂(如氢氟酸)需密封保存,存放温度≤10℃。

**三、电池片制备**

(一)制绒工艺

1.石英舟清洗:使用去离子水超声清洗(15分钟×2次),去除表面污染物。

2.等离子刻蚀:调整刻蚀气体(如H?O?、NH?)比例,控制绒面金字塔高度(10-15μm)。

(二)扩散工艺

1.硼源注入:使用POCl?作为掺杂剂,温度控制在950-1000℃。

2.衬底电阻检测:使用四探针测试仪测量电阻值(如0.001-0.003Ω·cm)。

(三)刻蚀与金属化

1.铝浆印刷:使用丝网印刷,确保栅线厚度(10-15μm)均匀性。

2.烧结工艺:温度控制在400-450℃,时间30-60分钟,避免氧化。

**四、电池组件封装**

(一)层压工艺

1.温度控制:层压温度设定为120-150℃,压力0.02-0.03MPa。

2.时间参数:保压时间60-90分钟,确保EVA充分熔融。

(二)边框焊接与测试

1.焊接顺序:从组件中心向边缘推进,避免应力集中。

2.电气性能测试:使用电流电压测试仪检测组件输出功率(如200-250W)。

**五、质量控制与维护**

(一)在线检测

1.虹膜检测:实时监控电池片表面缺陷,剔除碎片率>0.5%。

2.电流方阻测试:定期抽检电池方阻(<1mΩ)。

(二)设备维护

1.每月校准等离子刻蚀设备,确保气体流量准确(±5%)。

2.丝网印刷机需定期更换网版,防止印刷偏差(<5μm)。

**六、安全注意事项**

(一)化学品操作

1.禁止在密闭空间使用氢氟酸,需佩戴防化手套(如丁基橡胶)。

2.酸碱混合时需缓慢滴加,避免剧烈反应。

(二)高温设备防护

1.操作烧结炉时需穿戴隔热服,温度显示误差≤±2℃。

2.禁止在高温设备运行时清理内部积灰。

**七、附则**

本规程由生产技术部负责解释,每半年更新一次工艺参数。所有操作人员需通过工艺培训(考核合格率≥95%),并记录生产日志。

**二、原材料准备**

(一)原材料检验

1.硅片:

-尺寸检验:使用高精度卡尺或影像测量仪检测硅片对角线长度(理论值156.06mm±0.05mm),并检查边缘直线性(允许偏差≤0.02mm/100mm)。

-厚度检测:采用超声波测厚仪逐片测量(如180±5μm),厚度差≤2μm。

-弯曲度测试:通过激光干涉仪测量(≤30μm/m),超过标准需剔除或进行矫直处理。

-表面缺陷检测:使用10倍放大镜结合自动光学检测(AOI)系统,分类记录针孔、划痕、爆边等缺陷,标准≤5个/1000cm2。

2.掺杂剂:

-硼源(POCl?)纯度检测:ICP-MS分析,确认硼含量≥99.99%,杂质(如As、Pb)≤10ppm。

-磷源(BBr?)气相纯度:GC法测定,磷含量≥99.95%,水含量<0.01%。

3.辅助材料:

-玻璃:检测透光率(≥90%,使用积分球法测量380-1100nm波段),铁含量<50ppb(分光光度计检测)。

-EVA胶膜:测试玻璃化转变温度(Tg≥125℃)、热稳定性(200℃加热2小时尺寸变化<2%),拉力测试(ASTMD638标准,≥8N/cm2)。

-背板材料:检测阻隔性(水蒸气透过率<5g/m2·24h,ASTME96测试),耐候性(氙灯老化200小时后黄变指数ΔE≤3)。

(二)原材料存储

1.硅片:

-存放环境:湿度控制在30%-50%,避免静电积累(使用防静电架,表面电阻率≤1×10?Ω)。

-包装要求:原包装需密封,内部放置干燥剂(如硅胶,容量≥包装体积的10%)。

-出库管理:遵循先进先出原则,每批硅片需标注入库时间、批次号及检验报告。

2.化学试剂:

-分类存储:强酸(如HF)需独立存放于通风柜内(柜内气体循环率≥12次/小时)。

-标签规范:中英文标签清晰注明名称、危害标识(如腐蚀性)、安全数据表(SDS)存放位置。

-试剂消耗跟踪:建立领用登记本,记录开瓶日

文档评论(0)

平凡肃穆的世界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爱自己,保持一份积极乐观的心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