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意象 冬 4竹子.docVIP

古诗词意象 冬 4竹子.doc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贞姿曾冒雪高节欲凌云——古诗词冬之意象四:竹子

川雪

中国被西方学者视为“东方竹子文明”的故乡。中华竹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中国是诗的国度,咏物诗中的咏竹诗更是独具特色,诗与竹的精美结合,尤是中华竹文化的灿烂篇章。竹林是诗歌的源泉,许多著名诗人均热爱竹林,承受竹林的恩泽。写下丰富多彩的咏竹诗,流传我国诗坛。还有以竹为名的魏晋时期的竹林七贤、唐代的竹溪六逸等著名文化名流。松、竹、梅,素称“岁寒三友”,梅、兰、竹、菊,并称“花中四君子”。古往今来,竹子曾被多少诗人、画家所称颂,它不但四季苍翠,而且枝干挺拔,有宁折不屈之慨。古话说:“玉可碎而不可改其白,竹可焚而不毁其节”,用以比誉人的气节。作为“岁寒三友”之一的竹子,在写冬天的古诗词意象中,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它那挺拔凌云坚贞不阿刚直有节的操守和特质,一直受到文人雅士的赞赏。

中国古人之爱竹,最著名的大概是“书圣”王羲之之子王徽之。据《世说新语》所记:“王子猷尝暂寄人空宅住,便令种竹。或问:‘暂住何烦尔?’王啸吟良久,直指竹曰:‘何可一日无此君?’”

唐代诗人王维有一首题为《春日与裴迪过新昌里访吕逸人不遇》的诗,前四句是:

桃源一向绝风尘,柳市南头访隐沦。到门不敢题凡鸟,看竹何须问主人。

这后一句说的还是王子猷。《世说新语》另有一条记载说,王子猷某日出行经过吴中,看到一户士大夫人家种有好竹,于是径自闯了进去,旁若无人地欣赏起来。主人素知王子猷爱竹,早已洒扫预备款待,不想子猷赏竹完毕,竟招呼也不打就要扬长而去。主人也不含糊,当即命家人关好院门,执意留客。本就落拓不羁的王子猷对主人的这一招很是欣赏,就留下做客,尽欢而去。王维化用此典说“看竹何须问主人”,正是表达对修竹的纯粹的审美,其重要性远在世俗的人事关系之上。

对此,北宋大史学家司马光写诗赞道:

吾爱王子猷,借斋也种竹。一日不可无,潇洒常在目。

雪霜徒自白,柯叶不改绿。殊胜石季伦,珊瑚满金谷。

(《种竹斋》)

诗中赞扬了王子猷“一日不可无竹”的潇洒,赞美竹叶凌雪霜不改绿色的坚贞。最后一句借西晋豪富石崇的珊瑚树作对比,表达傲雪之竹的高雅脱俗。

南宋理学家朱熹身体力行,亲自种竹南窗外,他的《新竹》诗云:

春雷殷岩际,幽草齐发生。

我种南窗竹,戢戢已抽萌。

坐获幽林赏,端居无俗情。

“我种南窗竹”,让人想起陶渊明的“种豆南山下”,而其境界又不尽相同。种豆本为果腹,种竹则为怡情。看着自己亲手栽下的竹子发芽抽萌,诗人体会到的是自然的厚德载物与泥土的芬芳活力,俗情怎不为之一扫而空!

宋代大文豪苏轼酷爱竹子,写有一首咏竹的名诗《于潜僧绿筠轩》:

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旁人笑此言,似高还似痴。

若对此君仍大嚼,世间那有扬州鹤。

诗题为《于潜僧绿筠轩》,从诗题和诗的内容来看,于潜僧居的绿筠轩,栽种着一大片清森的猗猗绿竹,让人神往。诗里,诗人忽出奇想,以吃肉和看竹作为对照进行议论。“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肥和雅两者不可兼得,衡量下来,宁可使食无肉而瘦,不可使居无竹而俗;原因是人瘦可肥,人俗难医。旁人(俗士)如果对此不解,笑问此言:“似俗还似痴?”那末请问,如果面对此君(竹),仍然大嚼,既要想得清高之名,又要想获甘味之乐,世上又哪来“扬州鹤”这等鱼和熊掌兼得的美事呢?于潜僧名孜,安慧觉,出家于于潜县南首的丰国乡寂照寺,寺里有绿筠轩,遍栽绿竹,苏轼的这首诗,既不写绿竹之美,也不写游轩之乐,而是凌空落笔,生发高论;而于潜僧及其绿筠轩的高雅出尘,于此不难想见。也体现出“未出土时便有节,及凌云处尚虚心”的竹子与苏东坡虚而有节疏疏淡淡不慕荣华不争艳丽不媚不谄的情操相契合,难怪苏东坡有“君子比德于竹”之言,有咏竹的“萧然风雪意,可折不可辱”之叹,有王徽之观竹“不可一日无此君”之瘾。

竹之性刚柔并济,清正有节,凌寒不凋,遇风不折,兼怀傲骨虚心,其品格之超卓,举凡世间草木,实无出其右者。君子爱竹,正是心仪它绝伦无匹的格调。作为“岁寒三友”,梅代表“傲”的精神,松代表“坚”的精神,竹则代表“韧”的精神,在磨难继踵、痛苦蹑迹的人间,它们都自圆而为一种生命的境界。

在咏竹诗中,有的赞美竹子的挺直,如宋代诗人韦骧的《咏竹》:“此君坚直本天然,岂学妖花艳主轩。”有的赞美它的节操,如唐代诗人元稹的《新竹》:“惟有团团节,坚贞大小同。”有的赞美它耐寒,如唐代诗人刘禹锡的《庭竹》:“露涤铅粉节,风摇青玉枝。依依似君子,无地不相宜。”有的赞美它的虚心,如元代诗人曼硕的《雪竹初霁图》:“已旧尚离破,连朝被压欺。虚心与真节,惟有太阳知。”清代诗人汪士慎的《盆竹》:“有节不干云,虚心抱幽独。”

唐代诗人岑参的《范公丛竹歌》,赞美竹子的守节、虚心、抗寒:“守节偏凌御史霜,虚心愿比郎官笔。君莫爱南山松树枝,竹

文档评论(0)

建筑施工图设计 CAD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建筑设计工程师持证人

建筑设计规范,行业动态

领域认证 该用户于2023年02月02日上传了建筑设计工程师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