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岳》同步教案【上好课】.docxVIP

《望岳》同步教案【上好课】.doc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统编版七下语文

第21课《望岳》教学设计

1.知识目标: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能力目标:理解诗歌内容,品味诗歌的语言,体味诗歌的内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悟诗人寄寓在诗歌中的情感。培养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

学习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歌,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理解诗歌内容,品味诗歌的语言,体味诗歌的内涵。

学习难点

1.品味诗歌语言,体味诗歌内涵,感悟诗人寄寓在诗歌中的情感。

2.培养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文化品味和审美情趣。

一.导入新课。

“文章是案头之山水,山水是地上之文章。”

仁人志士登山临水,山水便化为了胸中丘壑,笔底波澜。山水开阔了人的胸襟,壮大了人生格局。

李白《望庐山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苏轼《题西林壁》:“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陈子昂《登幽州台歌》:“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今天让我们跟随唐代大诗人杜甫,走近东岳泰山,抬头《望岳》。

二.学习新课。

1.检测预习,了解有关文学常识。

(1)了解作者。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河南巩县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

(2)文体知识:五言古诗。

五言古诗:是汉、魏时期形成的一种新诗体。它没有一定的格律,不限长短,不讲平仄,用韵也相当自由,但每句五个字的句式却是固定不变的。因为它既不同于汉代乐府歌辞,也不同于唐代的近体律诗和绝句,故称五言古诗。

唐代的五言古诗呈现出自己的面貌,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唐初陈子昂、张九龄等通过自己的感遇,表现出自己的性格,开启了一代有思想、有个性、有艺术特色的诗风。继后李白、杜甫或抒发性灵,寄托规讽;或缘事而发,忧国伤时;而王维、孟浩然等又以其清淡婉约的诗风参与其间,在繁星丽天的盛唐诗歌中,闪烁着耀眼的光彩。

(3)了解背景。

《望岳》这首诗是杜甫早期的作品。

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23岁的杜甫到洛阳考进士,结果落第而归。

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因其父杜闲当时任充州司马,年轻的杜甫离开了长安,到究州(今属山东)去省亲。

此后大约三四年内,他一直在山东,河北一带漫游,结交了不少朋友,这首诗就是这期间写的。

2.学习诵读,理解诗意。

(1)读准字音:岱(dài)夫(fú)曾(céng)眦(zì)

(2)读准节奏:五言一般二三节奏,注意意义单位停顿。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3)理解诗意。

【方法】同学们结合注释和工具书自读理解文意,把自己在本课预学中碰到的难以理解的字词圈出来,同桌交流,仍然不能解决的写在黑板上。

把自己口译困难的句子用曲线划出来,交流解决。

【译文参考】泰山是如此雄伟,青翠的山色望不到边际。大自然在这里凝聚了一切钟灵神秀,山南山北如同被分割为黄昏与白昼。望着山中冉冉升起的云霞,荡涤着我的心灵,极目追踪那暮归的鸟儿隐入了山林。我一定要登上泰山的顶峰,俯瞰那众山,而众山就会显得极为渺小。

3.感知内容,理解情感。

(1)诗中各句分别从什么角度“望”泰山?分别突出了泰山的什么特点?

①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远望;山势绵延,山色青翠;

②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近望;神奇秀丽、巍峨高大;

③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凝望;云气缭绕,归鸟入林;

④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愿望;登临绝顶,一览众山。

(2)诗歌表达了杜甫的什么愿望?结合资料说说你的理解?

【材料1】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23岁的杜甫到洛阳考进士,结果落第而归。

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因其父杜闲当时任充州司马,年轻的杜甫离开了长安,到究州(今属山东)去省亲。此后大约三四年内,他一直在山东,河北一带漫游,结交了不少朋友,这首诗就是这期间写的。

【材料2】孟子曰:“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故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

译文:孟子说:“孔子登上了东山,觉得鲁国变小了,登上了泰山,觉得天下变小了,所以看过大海的人,就难以被别的水吸引了,在圣人门下学习的人,就难以被别的言论吸引了。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愿望:要登上绝顶,俯望众山。会当:诗人本次并未登上泰山。

原意:当登上泰山的顶峰,俯瞰众山,众山就会显得极为渺小。

用众山的低小反衬泰山的高大,表达自己不畏艰险、勇于攀登、积极进取的精神。

(3)从杜甫的愿望中你能得到什么启示?结合生活与学习的实际说一说。

会当凌绝

文档评论(0)

150****123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