托物言志作文写作指导范文.docxVIP

托物言志作文写作指导范文.docx

本文档由用户AI专业辅助创建,并经网站质量审核通过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托物言志,是文学创作中一种高妙的表现手法。它不直接言情说理,而是将个人的思想情感、理想抱负寄寓于对客观事物的描绘之中,使物具有了人格化的特征,从而达到含蓄蕴藉、意味深长的表达效果。对于中学生而言,掌握托物言志的写作方法,不仅能提升记叙文的深度与文采,更能培养细致的观察力、丰富的联想力和深刻的思辨力。本文将结合实例,探讨托物言志类作文的写作要点。

一、慧眼识物:精心选择有“志”之物

托物言志的核心在于“物”与“志”的和谐统一。并非任何事物都适合作为寄托情志的载体。选择物象时,需考虑以下几点:

1.意蕴深厚,特征鲜明:优先选择那些在传统文化中已积淀了一定象征意义的物象,如松、竹、梅、兰、菊等,它们本身就承载了特定的文化内涵和精神品格,易于读者理解和产生共鸣。当然,也可以选择那些虽不具普遍象征意义,但自身特征极为突出,能引发你独特感悟的寻常之物。关键在于此物是否能触动你的内心,并具备可挖掘的精神特质。

2.触动己心,情有独钟:所选之物必须是你真正观察过、感受过、有所思考的。只有当你对物象怀有真挚的情感,对其特征有细致的体察,才能言之有物,寄寓的情感才会真切自然,而非空洞的口号或生硬的比附。

3.小巧具体,便于描摹:物象宜小不宜大,宜具体不宜空泛。一株小草、一朵野花、一块顽石,甚至一件旧物,只要你能从中发现其不凡之处,都可以成为绝佳的写作对象。过于宏大或抽象的事物,反而难以驾驭和细致描摹。

二、细致描摹:穷形尽相,为“言志”铺垫

选定物象后,接下来的关键便是对物象进行细致入微的描绘。这是托物言志的基础,没有生动的“物”,“志”便无所依附。

1.调动感官,多维刻画:运用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多种感官去感知物象。不仅要描绘其形态、色彩、声音、气味、质感,更要捕捉其在不同环境、不同时节下的变化。例如,写竹,既要写其挺拔的身姿、青翠的色泽,也要写其在风中的摇曳之声,雨中的坚韧之态。

2.由表及里,挖掘特质:描摹不能停留在表面,要深入观察物象的生长习性、生存环境及其独特的生理特征。这些特征往往是寄托情志的重要切入点。比如,莲“出淤泥而不染”的生长环境与洁净的花朵,正是其象征高洁品性的基础。

3.运用修辞,形象生动:恰当运用比喻、拟人、排比、对比等修辞手法,能使物象的描绘更形象、更生动,增强文章的感染力。拟人手法在托物言志中尤为常用,它能直接赋予物象以人的情感和品格,使“物”与“志”的联系更为紧密。

三、缘物生情:巧妙联结“物”与“志”

描摹物象是手段,寄托情志才是目的。如何将“物”的特征自然地过渡到“志”的抒发,是托物言志的核心技巧。

1.找准契合点,自然生发:仔细品味物象的特征,从中提炼出与自己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相契合的“点”。这个契合点可以是物象的外在形态(如青松的挺拔),可以是其内在品质(如小草的顽强),也可以是其生长规律(如腊梅的傲雪绽放)。联结时要避免牵强附会,力求水到渠成。

2.由此及彼,展开联想:从物象的某一特征出发,进行合理的联想和引申。可以将物象的特征与人的某种品格、精神或理想联系起来。例如,看到石缝中的小草,可以联想到在逆境中顽强拼搏的人生态度。联想的跨度可以很大,但必须有内在的逻辑关联。

3.情景交融,物我合一:将个人的经历、情感融入对物象的描绘和联想之中,使“我”与“物”融为一体。此时,物不再是单纯的客观之物,而是“我”的情感投射和精神寄托。读者能透过对物的描写,感受到作者的真情实感。

四、升华主旨:含蓄隽永,余味悠长

托物言志的“志”,不应是简单直白的口号式表白,而应是在对物象的细致描绘和深刻感悟中自然流露出来的。

1.卒章显志,画龙点睛:在充分描写物象、进行联想之后,可以在文末适度点明所言之“志”,使文章主旨更加清晰。但点明时仍需注意分寸,力求含蓄深刻,引人深思,而非一览无余。

2.留有余地,意味深长:有时,不直接点出“志”,而是让读者通过对物象的感悟自行领会,反而更具艺术张力。这种“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的境界,更能体现托物言志的魅力。

3.主旨集中,避免旁逸:一篇文章所托之“物”可以有多个特征,但所言之“志”应相对集中。避免试图通过一个物象表达过多、过杂的思想,以免冲淡主题。

范文示例:

窗前的那株兰

我书房的窗前,摆着一盆兰。并非什么名贵品种,只是寻常的草兰,叶片修长,呈淡淡的墨绿,不事张扬地向四周舒展。它不像月季那般浓艳,也不如牡丹那般华贵,平日里静默无声,仿佛只是角落里一抹不起眼的绿。

初识它,是在一个微雨的清晨。前夜的风雨有些急骤,我担心窗台上的几盆娇花,匆匆拉开窗帘,却见那月季花瓣落了一地,茉莉的嫩枝也被折断了些许。唯有那盆兰,依旧挺立。叶片被雨水冲刷得愈发青翠,几颗晶莹的水珠挂在叶尖,欲滴未滴,反倒添了几分楚楚的韵致。没有惊惶,没有怨怼,它只是

文档评论(0)

135****915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多年教师,工作经验非常丰富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