戳破遮羞布:尖扎黄河特大桥满月之殇——一个项目经理的自白.docxVIP

戳破遮羞布:尖扎黄河特大桥满月之殇——一个项目经理的自白.docx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戳破遮羞布:尖扎黄河特大桥满月之殇

——一个项目经理的自白

以下文章来源于戳破遮羞布

夜深了,我把车停在项目部的停车场,回到静悄悄的集装箱办公室。九月的风已经凉了,但我还是开了点窗,点上一根烟,让烟雾和着外面工地上混凝土的味道飘进来。手机屏幕亮着,又是一个没有新消息的夜晚。

尖扎黄河特大桥事故,到今天整整一个月了。

8月22日凌晨3点10分,钢绞线断裂,108米的钢梁主拱肋垮塌,12个人没了,4个失联——失联,一个多么有技术含量的词儿,让冰冷的数字显得不那么刺眼。滔滔的黄河水还在奔涌,不知道几位失联的兄弟是否找到了回家的路。

一个月,网络的热搜早已换成了明星离婚,换成了哪个网红又在直播间里哭了,而尖扎的黄河水,依旧沉默地向东流,好像什么都没发生过。

但我们这群人记得。每一个在工程系统里混饭吃的,尤其是像我这样,头上顶着个“项目经理”帽子的人,都记得。

我坐在这里,仿佛能看到那个项目的项目经理,现在正经历着什么。可能被关在某个房间里,每天写情况说明,一遍遍地回忆每一个细节,每一个签字,每一次会议。他的手机、电脑、所有的文件都被收走了,他在努力寻找,是哪个环节,自己就从一个“大国工匠”的预备役,变成了“罪魁祸首”。

而我们这些“幸存者”,坐在全国各地的项目部里,看着屏幕上“深刻吸取尖扎大桥事故教训,全面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的红头文件,都忍不住从嘴角挤出一丝无奈。

检查:一场心照不宣的盛大演出

文件下来的第三天,检查组就到了。一群人,戴着崭新的安全帽,像是空降到阵地上的将军。我们项目部,为了迎接这场“大考”,提前48小时就开始了“净化模式”。

所谓“净化”,就是把所有不该看的东西,都藏起来。谁也不想在这个时候触霉头,谁也不想在这个时候不长眼,更不想在这个时候成为典型。检查文件早就说了,领导在会上也表态了,检查的问题全部从重处理,罪加一等,顶格处理。我还有家小要养,我还有兄弟们要吃饭,项目还要干,这个戏我还要配合演。

“老张,把食堂后面那几箱过期的灭火器换了!换下来的别扔,找个仓库锁好,TMD有的检查来了,我还要给他摆出来让他挑点问题。”

“小李,去把参与迎检工人的安全帽和马甲都收上来,换成新的。告诉他们,这几天谁敢戴自己那顶又黄又破的帽子在外面晃,扣一个月奖金!”

“资料员!把安全培训记录给我补齐!对,就按每个月两次的频率补,照片?你不会用PS吗?”

“还有,施工日志!把那几天下雨还在抢工期的记录改了,改成天气晴朗,组织安全学习。天气预报?谁他妈的现在还去查一个月前的天气预报!TMD那记录的一天干了三天的活,检查出来也是个吃不了兜着走!”

这就是我们检查的日常,有的朋友可能说我夸张,没有管理水平,但是我敢说其他的项目上面的情况,没有全部,也有一项,没有一项,也有在其他方面类似的问题。

这种性质的检查组领导,通常是一个看着快退休,或者是一个年纪轻轻但表情严肃的“上面的人”,因为这种检查,松紧自由度弹性很大,所以本着“伸手不打笑脸人”的原则,我们必须鞍前马后伺候好,这样真的有些小问题,也能够被语重心长地教导。

比如如果他们下来,先不开会,先吃饭,那我悬着的心就能放下一截。酒桌上,气氛才真正热烈起来。这次检查,我们公司副总,一个能把《安全生产责任制》和茅台度数结合起来背诵的奇人,亲自作陪。

“王处,您看我们这个项目,条件艰苦,但我们对安全,那是刻在骨子里的重视!”副总一杯酒下肚,脸不红心不跳。

王处夹了一块本地特色的牦牛肉,细细品味,然后慢悠悠地说:“嗯,态度是好的。但是,安全工作,不能只在口头上。要落到实处,要不留死角。”

第二天,巡视开始。我们提前规划好了“黄金参观路线”。这条路线上,每一个焊点都闪着银光,每一个螺丝都上了扭矩,每一个工人不仅戴着崭新的安全帽,连劳保鞋都擦得锃亮。他们看到检查组,还会很有精神地喊一声:“领导好!”

王处一行人,走到预定的“样板区”,戴着白手套摸了摸栏杆,一尘不染。他满意地点点头,对着随行的电视台记者说:“这家单位,在安全管理上,还是有很多亮点的嘛。这说明,只要思想上重视,措施上得力,安全生产是完全可以保证的。”

我跟在后面,心里一阵翻江倒海。就在昨天晚上,为了“清理”这条黄金路线,一个工人从脚手架上滑下来,摔伤了脚,现在还在镇上的医院躺着。为了不“节外生枝”,我们给了他两万块钱,让他“安心养伤,不要乱说话”。

你看,为了证明我们是安全的,我们甚至可以制造出新的不安全。用形式主义的安全,去掩盖实质性的风险。

“既要、又要、还要”:项目经理的“原罪”

检查组走了,留下了一份“基本满意,尚有不足,限期整改”的报告。办公室里,副总把报告往桌上一摔,脸上的笑容瞬间消失。

“妈的,总算糊弄过去了。老刘,”他转向我,“下个月十五号,主体结构必须封顶!这是死命令!业主那边已经催了八百遍了,昨晚跟他们老大的场子上又

文档评论(0)

全安传播安全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资深注册安全工程,公路、市政、铁路、水利一级建造师,试验检测工程师,具有20多年职业健康安全、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经验,安全标准化、双重预防体系管理经验和能力。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