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届高三年级模拟考试试卷(语文、数学、英语)及答案.docxVIP

2015届高三年级模拟考试试卷(语文、数学、英语)及答案.docx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5届高三年级模拟考试试卷

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传统节日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春节作为最隆重的传统节日,蕴含着辞旧迎新、阖家团圆的文化理念。从腊月二十三的“祭灶”开始,到除夕的“守岁”、初一的“拜年”,一系列习俗串联起中国人对家庭、对生活的美好期盼。这些习俗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在历史长河中不断演变,既保留了核心的文化基因,又融入了时代的新元素。

元宵节的“赏灯”“猜灯谜”习俗,起源于汉代,兴盛于唐宋。灯笼不仅是照明工具,更承载着人们对光明的向往;灯谜则将文字游戏与文化知识结合,成为老少皆宜的娱乐活动。如今,许多城市会举办大型灯展,融入现代科技元素,让传统节日焕发出新的活力。

传统节日的传承,不仅需要保留形式,更要挖掘其文化内涵。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一些传统习俗逐渐被人们淡忘,如何让传统节日在当代社会继续发挥凝聚人心、传承文化的作用,成为重要课题。我们应在尊重传统的基础上,创新传承方式,让更多人尤其是年轻人感受到传统节日的魅力。

下列关于“中国传统节日”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中国传统节日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载体。

B.春节从腊月二十三“祭灶”开始,到初一“拜年”结束,习俗固定不变。

C.元宵节的“赏灯”“猜灯谜”习俗起源于汉代,在唐宋时期较为兴盛。

D.传统节日的传承需要保留形式,更要挖掘其背后的文化内涵。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以春节和元宵节为例,论证了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与传承特点。

B.文章指出传统习俗在历史中不断演变,既保留核心基因,又融入时代元素。

C.文章仅从保留传统形式的角度,探讨了传统节日在当代的传承问题。

D.文章认为应创新传承方式,让年轻人感受传统节日的魅力。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春节的“守岁”习俗仅体现了中国人对家庭的美好期盼。

B.现代科技元素的融入,让元宵节的传统习俗失去了原有的文化内涵。

C.只要创新传承方式,就能让传统节日在当代社会发挥重要作用。

D.传统节日的习俗演变,是其适应时代发展、保持生命力的体现。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范仲淹,字希文,苏州吴县人。二岁而孤,母更适长山朱氏,从其姓,名说。少有志操,既长,知其世家,乃感泣辞母,去之应天府,依戚同文学。昼夜不息,冬月惫甚,以水沃面;食不给,至以糜粥继之,人不能堪,仲淹不苦也。举进士第,为广德军司理参军,迎其母归养。改集庆军节度推官,始还姓,更其名。

天圣七年,章献太后将以冬至受朝,天子率百官上寿。仲淹极言之,且曰:“奉亲于内,自有家人礼,顾与百官同列,南面而朝之,不可为后世法。”且上疏请太后还政,不报。寻通判河中府,徙陈州。时方建太一宫及洪福院,市材木陕西。仲淹言:“今西陲不宁,边备未足,停修不急之务,以完武备,且以慰天下之心。”又言:“宜罢诸路提点刑狱武臣,以文臣代之。”多施行之。

庆历三年,召为枢密副使,旋改参知政事。仲淹以天下为己任,裁削幸滥,考覆官吏,日夜谋虑兴致太平。然更张无渐,规摹阔大,论者以为不可行。及按察使多所举劾,人心不悦。会边有警,因与枢密副使富弼请行边。于是,以仲淹为陕西、河东宣抚使,赐黄金百两,悉分遗边将。麟州新罹大寇,言者多请弃之,仲淹为修故寨,招还流亡三千余户,蠲其税,罢榷酤,民赖以安。

仲淹内刚外和,性至孝,以母在时方贫,其后虽贵,非宾客不重肉。妻子衣食,仅能自充。而好施予,置义庄里中,以赡族人。泛爱乐善,士多出其门下,虽里巷之人,皆能道其姓名。死之日,四方闻者,皆为叹息。为政尚忠厚,所至有恩,邠、庆二州之民与属羌,皆画像立生祠事之。及其卒也,羌酋数百人,哭之如父,斋三日而去。

(节选自《宋史?范仲淹传》)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母更适长山朱氏适:出嫁

B.食不给,至以糜粥继之给:供给

C.寻通判河中府寻:不久

D.悉分遗边将遗:遗留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

A.去之应天府蚓无爪牙之利

B.以水沃面以慰天下之心

C.乃感泣辞母乃不知有汉

D.及其卒也其皆出于此乎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范仲淹年少时历经磨难,二岁丧父,随母改嫁,后得知身世,离开朱家求学,学习刻苦,不畏艰辛。

B.天圣七年,范仲淹反对章献太后接受百官朝贺,并上疏请求太后还政,虽未被采纳,但体现了他的刚正不阿。

C.庆历三年,范仲淹担任参知政事,积极推行改革,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