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汉唐经济重心南移的历史过程分析
站在今天的长江中下游平原,看沃野千里的稻浪翻滚,看星罗棋布的繁华都市,很难想象在两千多年前,这片土地还被北方人称作”卑湿之地”。从”江南卑湿,丈夫早夭”的《史记》记载,到”赋出天下,而江南居十九”的中唐盛况,汉唐时期的经济重心南移,如同一条隐伏的历史河流,在朝代更迭的波涛中缓缓改道,最终重塑了中国经济的地理版图。这段跨越千年的变迁,不仅是粮食产量的此消彼长,更是文明火种的南传、技术智慧的扩散,以及无数普通人用脚投票的生存选择。本文将沿着时间脉络,拆解这一复杂历史进程的关键节点与驱动力量。
一、历史起点:汉唐之前的南北经济格局
要理解汉唐时期经济重心南移的全貌,需先回溯这一进程启动前的南北经济格局。先秦至西汉初期,中国经济的”心脏”始终跳动在黄河流域。
1.1北方的天然优势与早期开发
黄河中下游地区的先天条件堪称”天选之地”。这里的黄土高原与华北平原,土壤以疏松的冲积土为主,在铁器尚未普及的商周时期,用木耒、石铲等原始工具即可开垦。《禹贡》将九州土壤分为九等,冀州(今河北、山西一带)的”白壤”、豫州(今河南)的”壤”均属上中等,而扬州(今江南)的”涂泥”被列为下下等。气候方面,当时黄河流域的年均温比现在高2-3℃,降水充沛,《诗经》中”黍稷薿薿”“禾役穟穟”的记载,印证了粟、黍等耐旱作物的旺盛生长。
早期政治中心的聚集效应进一步强化了北方优势。从夏商到西周,王朝都城始终在黄河沿线:安阳殷墟、洛阳成周、镐京(今西安),形成了以政治需求为导向的经济网络。西周推行”井田制”,在关中平原修建灌渠;战国时期魏国的”引漳灌邺”、秦国的”郑国渠”,更是将灌溉技术提升到新高度。到了西汉初期,关中”膏壤沃野千里”(《史记·货殖列传》),中原”好稼穑,殖五谷”(《汉书·地理志》),北方已形成以旱作农业为核心,冶铁、制陶、纺织为辅助的完整经济体系。
1.2南方的”开发困境”与边缘地位
与北方的繁荣形成鲜明对比,秦汉时期的南方(主要指长江中下游及以南地区)长期处于”开发滞后”状态。《史记·货殖列传》描述:“楚越之地,地广人希,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果隋蠃蛤,不待贾而足。”这种看似”自给自足”的表象下,实则隐藏着多重发展瓶颈。
首先是自然条件的挑战。江南地区河网密布、沼泽众多,潮湿的气候易生疟疾等疫病,《汉书》记载”江南卑湿,丈夫多夭”,人口存活率低直接限制了劳动力投入。其次是生产技术的落后。北方已普及牛耕和铁犁,南方却长期停留在”火耕水耨”阶段——春季烧荒肥田,雨季引水种稻,草长时排水除草,这种粗放模式产量极低,“百亩之收不过百石”(《淮南子·主术训》)。再者是人口稀少。西汉元始二年(约公元2年)的人口统计显示,北方豫州、冀州、兖州人口占全国60%以上,而扬州(覆盖今江苏南部、浙江、福建)人口仅占7%,劳动力匮乏使大规模开发无从谈起。
这种南北失衡的格局,在西汉达到顶峰:关中平原粮食单产约为南方的3倍,洛阳、长安成为全国商业中心,“齐冠带衣履天下”(《史记·货殖列传》)的临淄(今山东淄博)人口超50万,而南方最大的城市吴(今苏州)人口不足10万。但历史的转折往往始于微小的变量,当北方因战乱、资源过度开发出现疲态时,南方的潜力正悄然酝酿。
二、渐次推进:汉唐时期经济重心南移的关键阶段
从西汉中期到唐朝中后期,经济重心南移经历了”局部萌芽—加速发展—趋势确立”的三阶段演进,每个阶段都深深烙着时代的印记。
2.1西汉至东汉:南进的最初萌芽
西汉中后期,北方的”环境压力”开始显现。关中平原经过数百年开发,土壤肥力下降,《汉书·沟洫志》记载”泾水一石,其泥数斗”,黄河泥沙含量增加导致下游频繁决堤。同时,汉武帝连年征讨匈奴,中原”海内虚耗,户口减半”(《汉书·昭帝纪》),政府不得不考虑”实边”与”拓南”。
这一时期,南方开发的突破口出现在长江中游的南阳盆地与江汉平原。南阳(今河南南阳)北接中原,南连荆襄,西汉在此设铁官,推广牛耕技术,“其俗夸奢,上气力,好商贾”(《汉书·地理志》),成为南北经济的过渡带。东汉光武帝刘秀发迹于南阳,定都洛阳后,政府加大对南方的投入:修建南阳六门陂,灌溉农田数千顷;在庐江(今安徽庐江西南)推广牛耕,“百姓以殷,郡以丰给”(《后汉书·王景传》)。到东汉末年,南阳、汝南(今河南上蔡)的粮食产量已能接济关中,《后汉书·安帝纪》记载永初七年(约公元113年)“调南阳、汝南米廪给陈留、梁国”,这是历史上首次南方粮食北运的明确记录。
2.2魏晋南北朝:南进的加速期
如果说两汉是”试水”,那么魏晋南北朝的三百余年乱局,则成为经济重心南移的”加速器”。北方的”永嘉之乱”“十六国混战”导致人口大规模南迁,《晋书·地理志》载”中州士女避乱江左者十六七”,仅东晋初期就有百万移民涌入南方。这些移民带来的不仅是劳动力,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ABB 产品手册[ZH] CPX100系列控制与保护开关 安装使用手册 手册(中文).pdf
- 通力电梯样本.pdf VIP
- 皖2015Z102:海绵城市建设技术——雨水控制与利用工程.pdf VIP
- 高等学校物业服务费用测算规范.pdf VIP
- 职业院校教学能力比赛参赛教案模板.docx
- 《中国少年先锋队》主题队会课件.ppt VIP
- GJ B 1420B-2011 半导体集成电路外壳通用规范.pdf VIP
- 新人教版五年级音乐上册全册教案及教学进度计划-表格.doc VIP
- 中央安全生产考核巡查明查暗访主要检查内容问题清单.docx VIP
- 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四版10503.pdf VIP
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