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docxVIP

中医内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docx

此“医疗卫生”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医内科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一、标准概述与核心原则

(一)制定依据

本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1-94)及2012年修订版,立足中医内科“脏腑辨证”“气血津液辨证”核心理论,融合现代医学实验室检查与影像学技术,构建涵盖肺、脾、心、肝、肾等脏腑常见病证的诊断与疗效评价体系。

(二)基本原则

脏腑定位与证候定性结合:通过四诊明确病变脏腑(如肺系病、脾胃病),同时判定证候属性(如痰热壅肺、脾胃虚寒)。

宏观辨证与微观指标并重:疗效评价既关注症状体征改善(如咳喘缓解、腹胀消失),又纳入实验室指标(如血常规、肺功能)及影像学证据。

分期论治与动态评估适配:针对疾病发作期与缓解期(如哮喘发作期、缓解期)制定差异化诊断与疗效标准,体现“急则治标、缓则治本”理念。

二、肺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以哮喘为例)

(一)诊断标准

1.中医诊断要点

病史:多有反复发作史,常因气候突变、饮食不当(如食虾蟹)、情志刺激或劳累诱发,部分患者有家族过敏史。

四诊特征:

望诊:发作期面色青紫、口唇发绀,喉中痰鸣;缓解期面色淡白或红润,部分患者舌体胖大、边有齿痕。

闻诊:发作期喉中哮鸣音明显,声如拽锯;合并感染时咯痰有腥臭味。

问诊:发作期呼吸极度困难,胸闷憋气,伴咳嗽咯痰(痰色黄稠或白稀);缓解期胸闷气短,动则加重,畏寒或口干。

切诊:发作期脉浮滑数或沉细缓;缓解期脉细弱,痰湿重者舌苔厚腻。

辨证分型:

发作期:

热痰壅肺型:咯吐黄痰,口渴饮冷,舌红苔白黄腻,脉浮滑数,伴发热(体温可达38℃以上)。

寒痰阻肺型:咯吐白稀痰,恶寒怕冷,舌淡苔白多津,脉沉细缓。

缓解期:

脾肺气虚型:气短乏力,食少便溏,舌体胖大,脉细弱。

肝肾阴虚型:口干咽燥,头晕耳鸣,舌红少苔,脉细数。

2.现代医学辅助检查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发作期合并感染时白细胞计数(10-15×10?/升)及中性粒细胞比例(>75%)升高;嗜酸性粒细胞比例升高提示过敏因素。

炎症指标:C反应蛋白(CRP)在感染性发作时轻度至中度升高,血沉(ESR)多正常或轻度增快。

影像学与功能检查:

胸部X线片:发作期可见两肺透亮度增加(肺气肿表现),合并感染时肺下部可见斑片状阴影。

肺功能:发作期FEV?/FVC<70%,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缓解期肺功能可恢复正常或轻度受损。

听诊:发作期两肺满布哮鸣音及湿啰音,缓解期哮鸣音明显减少或消失。

(二)疗效标准

治愈:哮喘不再发作,症状体征完全消失,肺功能恢复正常(FEV?/FVC≥80%),血常规及炎症指标正常,可正常生活劳作。

显效:哮喘发作频率减少≥80%,发作时症状明显减轻(无需急救药物),肺功能改善≥30%,听诊哮鸣音基本消失。

有效:哮喘发作频率减少50%-80%,症状有所缓解(急救药物使用量减少50%),肺功能改善15%-30%,哮鸣音减轻。

未愈:哮喘发作频率及症状无改善或加重,肺功能持续下降,出现呼吸衰竭等并发症。

三、脾胃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以胃痛为例)

(一)诊断标准

1.中医诊断要点

病史:多有饮食不节(暴饮暴食、嗜食辛辣生冷)、情志不畅或劳累史,起病或急或缓,反复发作。

四诊特征:

望诊:实证患者面色红赤,舌苔厚腻;虚证患者面色萎黄,舌淡苔薄。

闻诊:嗳气酸腐提示食积,呃逆连声多为气机不畅,无特异性病理性气味。

问诊:胃脘部疼痛(胀痛、刺痛或隐痛),伴嗳气、反酸、嘈杂,食后加重或缓解;虚寒型喜温喜按,实热型拒按。

切诊:胃脘部压痛,实证拒按,虚证喜按;脉弦(气滞)、涩(血瘀)、细弱(虚寒)。

辨证分型:

肝气犯胃型:胃脘胀痛,随情绪波动加重,嗳气频繁,脉弦。

脾胃虚寒型:胃脘隐痛,喜温喜按,食后缓解,畏寒肢冷,脉细弱。

饮食停滞型:胃脘胀痛,嗳腐吞酸,不思饮食,舌苔厚腻,脉滑。

瘀血停滞型:胃脘刺痛,固定不移,夜间加重,舌紫暗有瘀斑,脉涩。

2.现代医学辅助检查

内镜检查:胃镜可见胃黏膜充血、水肿(胃炎)或溃疡灶(胃溃疡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缘整齐)。

实验室检查:幽门螺杆菌(Hp)检测阳性提示感染;胃酸分泌测定:虚寒型胃酸分泌减少,实热型胃酸分泌增多。

影像学检查:钡餐造影可见胃黏膜皱襞紊乱或龛影(溃疡征象)。

(二)疗效标准

治愈:胃脘疼痛及伴随症状完全消失,胃镜示胃黏膜恢复正常,Hp检测阴性,随访6个月无复发。

好转:胃脘疼痛明显减轻,发作频率减少,伴随症状缓解,胃镜示黏膜炎症减轻,Hp检测阴性或弱阳性。

未愈:胃脘疼痛及伴随症状无改善,胃镜示病变无变化或加重,Hp持续阳性。

四、心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以心悸为例)

(一)诊断标准

1.中医诊断要点

病史:多有情志刺激、劳累、久病体虚或饮食不节史,部分患者与高血压、冠心病等基础病相关。

四诊特征

文档评论(0)

智慧的由来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本人从事文件及课件编写十几年,对培训管理和PPT课件有丰富的经验。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