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贡赋体系与国家财政支柱.docx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汉代贡赋体系与国家财政支柱

引言:从”文景之治”的米仓说起

公元前141年,汉景帝刘启的灵柩缓缓移入阳陵时,长安太仓的陈米已堆积如山,有些因年久未食甚至霉烂成泥。《史记·平准书》记载,这一盛况源于”量吏禄,度官用,以赋于民”的财政智慧——而支撑这一切的核心,正是汉代成熟的贡赋体系。这套延续四百年的财政制度,不仅是帝国运转的血液,更是理解秦汉”大一统”政治逻辑的关键密码。当我们翻开居延汉简上斑驳的”田租籍”,触摸里耶秦简中残留的”户赋册”,会发现那些枯燥的数字背后,是农民的汗水、官吏的算盘与帝国的心跳。

一、贡赋体系的构成:从”方物之贡”到”什一之赋”

汉代贡赋体系的核心可概括为”贡”“赋”二元结构,二者既各有侧重,又共同构成财政收入的支柱。若将帝国财政比作一棵树,“贡”是深扎地方的根系,“赋”则是向上生长的枝干,二者共同支撑起帝国的财政大厦。

1.1“贡”:政治象征与经济补充的双重属性

“贡”的源头可追溯至《尚书·禹贡》中”任土作贡”的传统,即各郡国根据本地物产向中央进献方物。这种看似”土特产”的进献,实则蕴含深刻的政治意涵——它是地方对中央的臣服标识,更是”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的具象化表达。

西汉初期,“贡”的种类已形成固定体系:关东诸郡多献丝帛(如齐地”三服官”的纨素)、江南进献橘柚、蜀地输送蜀锦、北边则贡马匹。以《汉书·地理志》记载的”岁贡”为例,南海郡(今广州)需进献”龙眼、荔枝”,但因运输困难,东汉和帝时曾下诏”太官勿复受献”,可见贡物选择需兼顾地方特产与实际运输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贡”并非完全无偿。汉武帝时期推行”均输法”,大司农下属的均输官会将部分贡物在京师市场转卖,所得纳入国库。如《盐铁论·本议》载:“往者郡国诸侯各以其方物贡输,往来烦杂,物多苦恶,或不偿其费。故郡置输官以相给运,而便远方之贡。”这种市场化运作,既保留了”贡”的政治象征,又提升了经济效率。

1.2“赋”:支撑帝国运转的核心税基

相较于”贡”的象征意义,“赋”才是汉代财政的核心收入来源。《汉书·食货志》云:“税以足食,赋以足兵”,这里的”赋”最初特指军赋,后逐渐演变为涵盖人口税、财产税、代役税的综合体系。

1.2.1田租:土地税的”轻徭薄赋”实践

田租是对土地产出的直接征税,其税率变化最能体现汉代治国理念的调整。汉高祖初定天下时,因战争破坏推行”什五税一”(税率约6.67%);文帝二年(前178年)下诏”赐天下民今年田租之半”,即三十税一(约3.33%);景帝二年(前155年)正式定为”三十税一”,成为西汉定制。

这种低税率并非”藏富于民”的浪漫,而是基于现实考量的理性选择。《淮南子·主术训》计算:“一人耒而耕,不过十亩,中田之获,卒岁之收,不过亩四石”,即五口之家种百亩地(汉亩约合今0.69亩),年产约400石粟。三十税一需缴纳约13.3石,剩余386.7石扣除口粮(按每人年食18石计,五口需90石)、种子(约10石),实际可支配约286.7石,基本能维持简单再生产。

但田租的征收对象是”田”而非”人”,随着土地兼并加剧,东汉后期出现”田无常主,民无常居”的局面,许多自耕农失去土地成为佃农,“或耕豪民之田,见税什五”(《汉书·食货志》),反而承受更重的剥削。这也为东汉后期的财政危机埋下伏笔。

1.2.2口赋与算赋:人头税的”全民覆盖”

如果说田租是”有产者之税”,口赋与算赋则是”全民之税”,其征收对象涵盖从儿童到老年的全体编户齐民。

算赋是对15-56岁成年人的征税,始于汉高祖四年(前203年)“初为算赋”,最初为每人每年120钱(1算),文帝时减为40钱,武帝时因战争开支恢复为120钱,并对商人和奴婢加征(商人倍算,即240钱;奴婢由主人代纳,亦倍算)。口赋则是对7-14岁未成年人的征税,原规定每人每年20钱,武帝时提前至3岁起征,税额增至23钱(其中20钱入少府,3钱补车骑马),导致”民重困,至于生子辄杀”(《汉书·贡禹传》),元帝时才恢复7岁起征。

这种”人头税”的设计,本质是利用户籍制度强化对人口的控制。汉代实行”编户齐民”制度,每岁八月”案比”(户口调查),由乡啬夫持”算筹”逐户登记,“民年七至十四出口赋,十五至五十六出算赋”的规定被刻入《户律》,成为基层官吏的”工作手册”。居延汉简中一枚”户籍简”记载:“肩水候官令史得敬老里公乘粪土臣,年廿八,妻大女昭武万岁里口口年廿七,子大男辅年三,子小男广宗年一,子小女女足年五。”通过这样的登记,官府能精准掌握每个家庭的应税额。

1.2.3更赋:代役税的”以钱代役”创新

汉代实行”更役”制度,成年男子需服三种徭役:更卒(每年在郡县服役1个月)、正卒(两年兵役)、戍卒(每年戍边3天)。但实际执行中,许多人无法亲自服役,于是产生了”更赋”——以钱代役的税收。

更赋的计算方式为:更卒代役

文档评论(0)

eurek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从业证书、计算机二级持证人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领域认证 该用户于2025年03月25日上传了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从业证书、计算机二级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