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污染损害鉴定程序.docx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环境污染损害鉴定程序

引言:一场关乎绿水青山的”科学审判”

清晨的薄雾还未散尽,某乡镇的老张蹲在自家田埂上,望着本该翠绿的麦苗一片枯黄,嘴角直抽抽。“去年隔壁化工厂扩建后,雨水都带着股怪味,现在庄稼全毁了,找厂里理论反被说’没证据’。”像老张这样的遭遇,在环境污染纠纷中并不少见。当污染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成了”罗生门”,当赔偿金额成了”糊涂账”,就需要一套专业、严谨的鉴定程序来为争议画上”科学句号”。这套程序不是简单的”检测+报告”,而是从启动到结论的全链条规范,是连接法律正义与生态保护的”桥梁”。接下来,我们就沿着这套程序的脉络,一步步揭开它的”神秘面纱”。

一、认识环境污染损害鉴定:为何需要”专业裁判”?

要理解鉴定程序,首先得明白什么是”环境污染损害”。它不仅包括老张田里枯死的麦苗、村民体检报告里异常的指标这些”显性伤害”,还涵盖被污染土壤的修复成本、河流生态系统的服务功能损失等”隐性创伤”。这些损害往往具有”滞后性”“累积性”特点——今天的河水发臭可能是三年前的工业废水渗漏所致,庄稼减产可能是多种污染物叠加的结果,单靠肉眼观察或普通检测根本说不清、道不明。

这时候,就需要环境污染损害鉴定机构介入。这类机构通常由生态环境、土壤、水文、医学等多领域专家组成,具备国家认可的资质(比如通过CMA认证或CNAS认可),他们的核心任务是用科学方法回答三个关键问题:

(1)是否存在污染行为?

(2)污染行为与损害结果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

(3)损害的具体范围和程度有多大?

举个真实例子:某沿海地区养殖户发现虾塘大量死亡,怀疑是附近化工企业排放的废水所致。企业却辩称排放符合国家标准,双方争执不下。最终通过鉴定,专家不仅检测出废水中超标的特征污染物,还通过模拟实验证明该浓度污染物在特定潮汐条件下会聚集到虾塘,同时排除了天气、饲料等其他因素,这才锁定了责任方。这就是鉴定程序的价值——用科学证据打破”公说公有理”的僵局。

二、程序启动:谁能申请?需要什么条件?

(一)启动主体:三类”需求方”的不同路径

环境污染损害鉴定不是”想做就做”,启动主体主要有三类:

司法机关:法院在审理环境民事、行政、刑事案件时,若认为需要专业意见辅助裁判,会依职权委托鉴定。比如在环境公益诉讼中,检察机关常申请对生态损害进行鉴定。

行政机关:生态环境部门在处理环境违法案件时,若涉及损害赔偿(如《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改革方案》中的情形),会委托鉴定确定修复费用。

当事人:受污染影响的公民、企业等利害关系人,可自行委托鉴定(需注意单方委托的报告可能被对方质疑,实践中更常见的是向法院申请,由双方协商或法院指定机构)。

老张的情况就属于当事人申请:他需要先收集初步证据(比如拍摄污染现场视频、保存受污染的土壤样本),然后向法院提起诉讼并申请鉴定,由法院组织双方协商选定鉴定机构,协商不成则由法院随机抽取。

(二)启动条件:不是”有疑就鉴”,而是”有证可鉴”

实践中常有人误解”只要怀疑污染就可以鉴定”,其实需要满足两个基本条件:

初步关联性证据:申请人需证明存在污染行为(如企业排污记录)和损害结果(如庄稼死亡的照片、医疗记录),且二者在时间、空间上存在关联(比如污染发生后短期内出现损害)。

必要性审查:法院或行政机关会判断争议事项是否需要专业技术解决。比如”河水变浑浊是否因企业排污”需要鉴定,但”污染是否导致某人生病”若已有明确医学结论则可能不需要重复鉴定。

曾有一起案例:村民因头晕、乏力集体起诉企业,自行委托鉴定机构检测了空气,但报告仅显示”某指标略高于背景值”,无法证明与健康损害的因果关系。法院最终未采纳该报告,就是因为缺乏初步关联性证据——村民未提供同期体检报告证明症状与污染时间的对应关系。

三、实施阶段:从现场到实验室的”精密追踪”

(一)第一步:现场调查——给污染”画地图”

鉴定机构受理委托后,首先要做的是”现场摸查”。这个过程像侦探破案,需要带着问题去:污染从哪儿来?扩散路径是怎样的?哪些区域受影响最严重?

以土壤污染鉴定为例,专家团队会先调取企业环评报告、排污记录等资料,确定可能的污染源(如生产车间、污水池)。然后用GPS定位,在污染区域和未受污染的”对照区”布设采样点——比如中心污染区每50米一个点,边缘区每200米一个点,对照区选在3公里外的农田。采样时要穿防护服、戴手套,避免人为污染;样本装进专用容器,贴上标签(注明时间、地点、采样人),48小时内送到实验室冷藏保存。

有次我跟着鉴定人员去某废弃工厂,厂区杂草丛生,地下埋着20年前的储油罐。专家用手持检测仪扫描地面,发现有片区域的挥发性有机物浓度异常,顺着这个线索挖开土层,果然找到了泄漏的油罐。这就是现场调查的关键——不仅要”看表面”,更要”找根源”。

(二)第二步:实验室检测——给污染物”验身份”

文档评论(0)

杜家小钰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