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非法采矿环境破坏罪判决案例
引言:当山体的”伤疤”成为司法的”考题”
在我国西南某山区,曾经有一片被村民称为”绿色屏障”的丘陵地带——春天漫山杜鹃,夏天溪流清澈,秋天野果飘香,冬天薄雾缭绕。可几年前,随着几台挖掘机的轰鸣,这片宁静被彻底打破。村民们看着原本覆盖着灌木的山体被剥离,露出裸露的岩石;原本清可见底的山涧变得浑浊,鱼虾绝迹;更可怕的是,雨季时松动的土层多次引发小规模滑坡,威胁着山脚下的村落。直到某天,几辆执法车开进村里,带走了组织采矿的负责人,这场持续两年的”山体浩劫”才画上句号。
这起案件最终以非法采矿环境破坏罪宣判,主犯被判处有期徒刑四年,并承担数百万元的生态修复费用。它不仅是一起普通的刑事案件,更是一面镜子,照见了非法采矿行为对生态环境的深层伤害,也折射出司法机关在环境治理中的创新实践。本文将以这起典型案例为切入点,从案件事实还原、法律适用解析、裁判思路剖解到社会启示总结,层层递进地呈现非法采矿环境破坏罪的司法实践全貌。
一、案件全貌:被挖掘机”啃食”的生态链
1.1非法采矿行为的”隐秘运作”
本案的核心行为人是张某(化名),曾从事建筑砂石生意。他发现当地山区的表层土壤下蕴藏着优质的建筑用砂,但申请采矿许可证需要经过严格的地质勘探、环境评估等程序,且需缴纳高额的矿产资源补偿费。为了”快速变现”,张某采取了”三不”策略:不申请采矿许可、不进行环境评估、不采取任何生态保护措施。
具体操作中,张某通过私下租赁村民山地(未告知用途),雇佣无资质的施工队,在夜间或雨天(规避巡查)使用挖掘机、装载机等设备,直接剥离地表植被和土层,将砂石装入货车运至附近的建材市场销售。为了掩盖痕迹,他还安排人员在采矿点覆盖浮土,种植速生草,但这些”伪装”在雨季的冲刷下很快失效,裸露的矿坑逐渐扩大。
1.2环境损害的”连锁反应”
非法采矿行为持续两年间,造成的环境损害呈现”点-线-面”的扩散特征:
地表破坏:累计破坏林地、草地面积约150亩,原有植被全部死亡,土壤层被剥离厚度达1-3米,丧失农业和林业利用价值;
水土污染:采矿产生的泥沙随雨水流入下游河道,导致5公里内的河床抬高30-50厘米,水质从Ⅱ类恶化至Ⅴ类(丧失饮用、渔业功能);
地质隐患:采矿区域因土层缺失,引发3处小型滑坡,虽未造成人员伤亡,但威胁到山脚下20余户村民的住房安全;
生物多样性锐减:经生态环境部门评估,该区域原有的12种野生鸟类、8种两栖动物消失,3种本地植物濒临灭绝。
村民老李回忆:“以前夏天晚上,山涧里全是青蛙叫,现在连虫子都少见。有次我家的牛喝了溪水,第二天就拉肚子,兽医说水里重金属超标。”这些直观的生活变化,成为后续案件中关键的证人证言。
1.3案发与侦查:从村民举报到证据固定
案件的突破口是村民的集体上访。某暴雨过后,采矿点的滑坡差点砸中一户村民的房屋,愤怒的村民联名向自然资源部门和环保部门举报。执法人员现场勘查时发现:采矿点有明显的机械作业痕迹,地面散落大量砂石;周边河道淤泥中检测出与矿点一致的矿物成分;通过调取附近道路监控,锁定了17辆运砂货车,追踪到张某的建材销售记录。
为了固定环境损害证据,办案机关委托有资质的司法鉴定机构进行了三项关键鉴定:
①矿产资源破坏价值鉴定:通过测量矿坑体积、抽样检测砂石密度,结合当地市场价格,认定非法开采的砂石价值达420万元;
②生态环境损害鉴定:采用”虚拟治理成本法”评估,恢复被破坏的植被、土壤和水质需投入修复费用380万元;
③地质灾害风险评估:确认采矿行为与滑坡之间存在直接因果关系,未来5年内该区域发生中型滑坡的概率提升40%。
二、法律适用:从”破坏资源”到”损害环境”的罪名升级
2.1非法采矿罪的”基础框架”
本案的核心罪名是《刑法》第343条规定的非法采矿罪。根据该条款,“未取得采矿许可证擅自采矿,或者擅自进入国家规划矿区、对国民经济具有重要价值的矿区和他人矿区范围采矿,或者擅自开采国家规定实行保护性开采的特定矿种,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结合《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非法采矿、破坏性采矿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张某的行为完全符合”未取得采矿许可证擅自采矿”的情形。更关键的是,《解释》第3条明确将”造成生态环境严重损害”作为”情节严重”的认定标准之一,第4条则将”造成生态环境特别严重损害”列为”情节特别严重”的情形,这为本案从”资源犯罪”向”环境犯罪”的定性提供了依据。
2.2环境损害责任的”双重追究”
与传统资源犯罪不同,本案的特殊之处在于同时追究了刑事责任和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责任。这源于《民法典》第1234条的规定:“违反国家规定造成生态环境损害,生态环境
 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
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