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新教材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5课篇目一论语十二章学案含解析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docxVIP

2025新教材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第5课篇目一论语十二章学案含解析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上册.docx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11/NUMPAGES11

第二单元百家争鸣

百家争鸣,是指春秋战国时期不同思想学派的涌现及各家流派之间争芳斗艳的局面。在中国历史上,春秋战国是思想和文化最为辉煌灿烂、群星闪烁的时代。这一时期出现了诸子百家彼此诘难,相互争鸣,盛况空前的学术局面。先秦学派众多,向来有九流百家之说,正可谓百家争鸣、百花齐放。《论语》之“仁”,《孟子》之“义”,《老子》之“道”,《庄子》之“达”,《墨子》之“爱”……这些先贤智圣的思想不仅引领着我们从远古走进现代,走向未来,更已成为世界现代文明建设的重要力量。

单元研习任务

阅读

任务

1.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准确理解重点词句的含义,掌握重点词法、句法现象,培养文言语感,探索文言学习规律。

2.注意领会先秦诸子对社会人生的洞察,思考其思想学说对立德树人、修身养性的现实意义。

3.感受先秦诸子或雍容或犀利或雄奇或朴拙的论说风格,理解各家论说的方法,领悟其妙处。

表达

任务

学会准确审题,发散思考,提炼观点,确定作文立意,撰写文章。

主题

任务

加深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识,领略先秦诸子的思想魅力,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自豪感,增强文化自信。

[导读]1988年,75位诺贝尔奖得主齐聚巴黎,经过激烈的讨论,最后发表宣言称“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就必须从2500年前的孔子那里汲取智慧”。北宋宰相赵普说:“半部《论语》治天下。”而近代学者辜鸿铭说得更夸张:“半章《论语》可以振兴中国。”那么,《论语》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威力?孔子及其代表的儒家又有什么智慧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论语十二章》。

第5课篇目(一)《论语》十二章

学习任务

1.了解孔子及《论语》,全面了解孔子的思想主张。

2.掌握常用的文言实词,能用现代汉语翻译课文,理解课文思想内容并背诵课文。

3.提升思想品德修养水平,在传统文化的熏陶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提高为人处世的思想修养。

助读资料

一、作者简介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相传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孔子曾带领弟子周游列国14年。孔子还是一位古文献整理家,曾修《诗》《书》,定《礼》《乐》,序《周易》,作《春秋》。其思想核心是“仁”。其学说对中国乃至世界都有极深远的影响,孔子也位于“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列。

[人物颂歌]

你是那来自远方的一声惊叹,

满腹经纶,弟子三千;周游列国,谈经论道。

你经历时间的跌宕,

伤不逢时,寄兰作操,却赢得万世师表。

一部《论语》,君子之守,子孙之昌。

太和元气,永世长存。

遥望君子,独唱幽兰。

二、写作背景

孔子生活在春秋时期受西周宗法礼制传统影响较深的鲁国,这时周王朝的统治权力已经名存实亡,诸侯间互相攻伐,出现了“王道衰,礼义废,政教失,国异政,家殊俗”的社会现象,“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成了那个时代的特点。社会矛盾的激化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人的精神和信念也被深度摧残。这些共同构成了孔子政治思想产生的历史渊源和社会条件,“仁”与“礼”是孔子政治思想的基本精神。《论语》主要以语录和对话文体的形式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审美、道德伦理和功利等价值思想。

文意疏通

一、破译重点字词(在括号内译出加点词的意思)

子曰:“君子食①()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②()有道而正③()焉,可谓好学也已。”(《学而》)

子曰:“人而④()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八佾》)

子曰:“朝闻⑤()道,夕死可矣。”(《里仁》)

子曰:“君子喻⑥()于义,小人喻于利。”(《里仁》)

子曰:“见贤⑦()思齐⑧()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

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⑨()。文质彬彬⑩(),然后君子。”(《雍也》)

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11(),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12(),不亦远乎?”(《泰伯》)

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13(),虽覆一篑,进,吾往也。”(《子罕》)

子曰:“知者不惑,仁者不忧,勇者不惧。”(《子罕》)

颜渊问仁。子曰:“克14()己复礼为仁。一日15()克己复礼,天下归16()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17()。”子曰:“非礼18()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颜渊曰:“回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裁判员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汇集:高考、中考及小学各类真题、试题、教案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30013120000050
领域认证 该用户于2022年12月07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