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青桐鸣大联考2026届高三10月联考语文考试文言文详解:《史记·齐太公世家》、《吕氏春秋》、《韩诗外传》、苏洵《管仲论》.docxVIP

河南省青桐鸣大联考2026届高三10月联考语文考试文言文详解:《史记·齐太公世家》、《吕氏春秋》、《韩诗外传》、苏洵《管仲论》.docx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真题详解]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材料一:

??管仲病,桓公问曰:“群臣谁可相者?”管仲曰:“知臣莫如君。”公曰:“易牙如何?”对曰:“杀子以适君,非人情,不可。”公曰:“开方如何?”对曰:“倍亲以适君,非人情,难近。”公曰:“竖刁如何?”对曰:“自宫以适君,非人情,难亲。”管仲死,而桓公不用管仲言,卒近用三子,三子专权。

(节选自《史记·齐太公世家》)

材料二:

??百里奚之未遇时也亡虢而虏晋饭牛于秦传鬻以五羊之皮。公孙枝得而说之,献诸缪公,三日,请属事焉。缪公曰:“买之五羊之皮而属事焉,无乃天下笑乎?”公孙枝对曰:“信贤而任之,君之明也;让贤而下之,臣之忠也;君为明君,臣为忠臣。彼信贤,境内将服,敌国且畏,夫谁暇笑哉?”缪公遂用之。谋无不当,举必有功。

(节选自《吕氏春秋》)

材料三:

??楚庄王听朝罢晏,樊姬下堂而迎之,曰:“何罢之晏也?得无饥倦乎?”庄王曰:“今日听忠贤之言,不知饥倦也。”樊姬曰:“王之所谓忠贤者,诸侯之客欤?国中之士欤?”庄王曰:“则沈令尹也!”樊姬掩口而笑。主曰:“姬之所笑者何等也?”姬曰:“今沈令尹相楚数年矣,未尝见进贤而退不肖也,又焉得为忠贤乎?”庄王旦朝,以樊姬之言告沈令尹。令尹避席而进孙叔敖。叔敖治楚三年,而楚国霸。楚史援笔而书之于策曰:“楚之霸,樊姬之力也。”

(节选自《韩诗外传》)

材料四:

??呜呼!仲以为桓公果能不用三子矣乎?彼其初之所以不用者,徒以有仲焉耳。一日无仲,则三子者可以弹冠相庆矣。仲以为将死之言可以絷桓公之手足邪?夫齐国不患有三子,而患无仲。有仲,则三子者,三匹夫耳。不然,天下岂少三子之徒?虽桓公幸而听仲,诛此三人,而其余者,仲能悉数而去之邪?呜呼!仲可谓不知本者矣。因桓公之问,举天下之贤者以自代,则仲虽死,而齐国未为无仲也。夫何患三子者?不言可也。

??五霸莫盛于桓、文,文公之才不过桓公,其臣又皆不及仲。灵公之虐,不如孝公之宽厚。文公死,诸侯不敢叛普。晋袭文公之余威,得为诸侯之盟主者百有余年。何者?其君虽不肖,而尚有老成人焉。桓公之薨也,一乱涂地。无惑也,彼独恃一管仲,而仲则死矣。

(节选自苏洵《管仲论》)

10.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得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

百里奚之未遇A时也B亡虢C而虏D晋E饭牛F于秦G传鬻H以五羊之皮。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倍,背弃,与《鸿门宴》中“具言臣之不敢倍德”的“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

B.属,同“嘱”,意为叮嘱,与《赤壁赋》中“举匏樽以相属”的“属”意义相同。

C.策,简策,即编串起来的简牍,用以记录言论,不同于策略、马鞭等义项。

D.惑,困惑不解、疑问,与《屈原列传》中“故内惑于郑袖”的“惑”意义不同。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齐桓公向病中的管仲咨询相国继任者,他先后提出三个人选,均被管仲以不合人情这一理由予以否定。

B.秦缪公求贤若渴,但在是否重用身份卑贱的百里奚一事上心存顾虑,公孙枝关于明君的进言说服了他。

C.楚庄王听闻樊姬的见解后,明晓沈令尹执政数年未荐贤能是埋没人才;楚国能够称霸,樊姬功不可没。

D.苏洵认为,晋国在晋文公去世之后依然能够做一百多年的诸侯盟主,原因在于晋国有老成持正的大臣。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樊姬下堂而迎之,曰:“何罢之晏也?得无饥倦乎?”(4分)

(2)因桓公之问,举天下之贤者以自代,则仲虽死,而齐国未为无仲也。(4分)

14.管仲、公孙枝、沈令尹在推荐人才及最终结果方面有怎样的不同?请简要概括。(5分)

[答案详解]

10.[答案]BEG

[详解]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原句标点:百里奚之未遇时也,亡虢而虏晋,饭牛于秦,传鬻以五羊之皮。

11.[答案]B

[详解]“属”意为“委托、交付”,与《赤壁赋》中“举匏樽以相属”的“劝酒”不同。

12.[答案]C

[详解]本题考查分析材料的相关内容。楚庄王并未立即醒悟,是樊姬点明问题。

13.[答案](1)樊姬走下堂来迎接他,说:“为什么退朝这么晚?莫非又饿又倦吗?”

(2)趁桓公询问,推举天下贤才来代替自己,那么管仲即使死了,齐国也不算是没有管仲。

[详解]

(1)采分点:译出大意得2分;“晏”“得无……乎”两处,每译对一处得1分。

(2)采分点:译出大意得2分;“因”“未为”倒装句两处,每译对一处得1分。

14.参考答案:

①管仲:未举贤自代,导致桓公后期用人失误;

②公孙枝:力荐百里奚,助秦穆公成就霸业;

③沈令尹:被樊姬批评后荐孙叔敖,促成楚国之霸。

[详解]答出一点给1分,答出两点给3分,答出三点给5分,意思对即可。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中高考语文资料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15年深耕,专注全国各地中高考语文资料收集整理!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