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油库储罐区清水消火栓加装消防炮及人员优化实践 .doc

嘉兴油库储罐区清水消火栓加装消防炮及人员优化实践 .doc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AGE

PAGE1

嘉兴油库储罐区清水消火栓加装消防炮及人员优化实践

摘要

针对嘉兴油库储罐区清水消火栓灭火覆盖不足、人员优化后应急人力短缺的问题,本文依据《石油库设计规范》《固定消防炮灭火系统设计规范》,开展清水消火栓加装手动控制消防炮的技术改造,并配套设计“设备提效-人力适配”协同方案。通过消防炮选型适配、管路集成改造、岗位职能重构,实现“1组设备替代多组消火栓、少量人员管控多座储罐”的目标。改造后系统覆盖所有储罐,应急响应时间缩短50%,单班组(2-3人)可完成原5-6人才能实现的灭火冷却作业,有效填补人员优化后的能力缺口,为油库清水消防系统升级与人力配置平衡提供技术参考。

关键词:嘉兴油库;清水消火栓;消防炮加装;手动控制;人员优化;储罐区消防

PAGE

PAGEIII

引言

研究背景

嘉兴油库储罐区存储甲、乙、丙类液体,现有清水消火栓系统依赖人工近距离操作,射流射程仅20-25米,对罐顶、罐壁远端存在灭火死角;同时,油库人员优化后,储罐区消防值守人员减少35%,面对火灾应急场景时,“人力不足、操作风险高、响应效率低”的矛盾凸显。考虑油库现场工况适应性与操作便捷性,选择加装手动控制消防炮,在降低设备复杂度的同时,通过“设备扩能”弥补人力缺口。

研究目标与意义

目标:加装手动控制消防炮实现储罐区清水灭火全域覆盖,简化操作流程以适配人员优化后的配置,使单班组可管控3-4座储罐消防作业,保障消防安全不降级。

意义:破解“人员精简”与“安全保障”的核心冲突,为同类油库存量清水消火栓系统升级提供低成本、易操作的实践方案,避免复杂自动化设备的维护难题。

理论依据与技术基础

核心规范要求

《石油库设计规范》(GB50074-2022):明确储罐消防冷却强度≥2.0L/(min·m2),清水灭火系统需覆盖储罐全域,操作点位需远离防火堤≥15米,保障人员安全。

《固定消防炮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338-2003):要求手动清水消防炮射程需满足“覆盖被保护区域无死角”,额定工作压力宜与原有供水系统(0.8-1.2MPa)匹配,操作力矩≤15N·m,确保人员可便捷调整。

“设备补人力”技术逻辑

利用手动清水消防炮“远距离喷射、大覆盖面积、单人可操作”特性,替代传统清水消火栓“近距离单点、多人协作”模式:单门手动消防炮覆盖面积相当于5-6个消火栓,且1人即可完成角度调整与喷射控制,减少50%现场操作人力;同时,消防炮与清水消火栓形成“主备联动”——应急时以消防炮为核心作战单元,日常巡检保留消火栓功能,实现“设备提效、人力减负”。

嘉兴油库储罐区现状与问题

清水消火栓系统短板

在消防设施的实际应用过程中,覆盖不足是一个突出的问题。具体表现为,清水消火栓所喷射的水流射程有限,导致在大型储罐火灾中,罐体顶部的中心区域以及罐壁远端的一些位置无法被有效覆盖,形成明显的灭火死角。为达到单罐冷却的基本要求,通常需要在储罐周围密集布置6至8个消火栓,并且这些设备必须由多人协同操作,才能勉强实现对罐体的全方位喷淋。

同时,现有操作模式对人力的依赖程度非常高。每个消火栓在作业时都需要安排一名人员专门负责现场把持水带并实时调整喷水角度,这意味着处置单个储罐火灾时,必须同时投入6到8名作业人员。即便经过人员优化配置,一个标准作业班组通常也只能配备2至3人,这一数量远不能满足实际灭火操作的基本人力需求,严重影响灭火效率和应急响应能力。

此外,从接警到实际出水,整个响应流程耗时过长,表现出明显的响应迟缓问题。消火栓的使用需要人工完成水带连接、阀门开启等一系列操作步骤,导致从接到火警信息到形成有效射水,整个过程通常需要12至15分钟。而火灾发生后的0到5分钟是控制火势、防止灾情扩大的黄金窗口期,现有操作方式明显无法在这一关键时间段内做出有效响应,严重影响了初期火灾的扑救效果。

人员优化后的核心矛盾

在应急处置工作中存在明显的人力资源缺口问题:根据实际任务需求测算,现场应急处置操作、物资补给运输等关键环节至少需要6名专业人员协同作业,但目前受限于编制限制和人员调配困难,实际只能配置3名工作人员到岗。这种严重的人员不足状况直接导致两个突出风险:一是由于操作点位覆盖不足,可能造成应急处置盲区;二是因人手短缺导致处置效率大幅降低,难以满足紧急情况下的快速响应要求。

在操作适配性方面也面临严峻挑战:现有消防人员虽然能够熟练操作传统消火栓等基础消防设备,但对新型复杂消防设备的接受度和掌握程度明显不足。为提升整体应急处置效能,亟需对现有消防设备进行优化改进:一方面要大幅简化操作流程设计,另一方面要降低设备使用的技能门槛要求,确保人员经过短期培训即可快速上手操作,从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清华大学本硕连读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清华大学本硕连读。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