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南平市高级中学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二主观题练习.docVIP

福建省南平市高级中学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二主观题练习.doc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PAGE页

1.

诗歌作为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历史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古人用诗歌反映当时社会现实,用诗歌吟咏王朝兴替、世事变迁。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海客乘天风,将船远行役。譬如云中鸟,一去无踪迹。

——(唐)李白《估客乐》

夜雨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如今不似时平日,犹自笙歌彻晓闻。

——(唐)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时会琴客》

材料二

老农家贫在山住,耕种山田三四亩,苗疏税多不得食,输入官仓化为土。岁暮锄犁傍空室,呼儿登山收橡实。西江贾客珠百斛,船中养犬长食肉。

——(唐)张籍《野老歌》

材料三

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

——(宋)陆游《杂赋》

尔来盗贼往往有,劫杀贾客沉其艘。

——(宋)?王安石《商感》

(1)根据材料一,概括唐朝商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2)根据材料二,指出该诗所记录的社会政治经济现实。

(3)根据材料三你能看出哪些历史信息??面对商品经齐发展的状况,朱政府依们实行什么经济政策?

答案及解析:

1.(1)唐朝时,商业贸易活跃,一些商人为追逐利润而远离家乡;海上贸易发达。出现喧闹夜市;酒店和娱乐业兴旺。

(2)?赋税负担沉重,贫富分化加剧;农民险入困境,纷纷逃入山区,垦山为田;富商财富汇集,生活奢靡寨。

(3)信息:商业发展深入农村,出现草市;富商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得不到保障。

政策:重农抑商。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

(1)“海客乘天风”说明唐朝时期海上贸易发达,将船远行役、一去无踪迹说明唐朝时期商业贸易及其的活跃,一些商人为追逐利益而远离家乡。夜雨千灯照碧云、犹自笙歌彻晓闻说明唐朝时期出现了不受时限的喧闹夜市,酒店和娱乐业兴旺。通过材料不难发现唐朝商业发展的基本情况非常良好,其实在唐朝时期的商业发展的基本情况并不像材料中所说的那么好。毕竟唐朝时对商业的管理仍然很严格。

(2)耕种山田三四亩和西江贾客珠百斛,苗疏税多不得食和船中养犬长食肉通过对比就不难发现,一是赋税负担沉重。二是贫富分化加剧。而从“岁暮锄傍空室,呼儿登山收橡实”不难发现当时出现了农民因为沉重的赋税而陷入困境,纷纷逃入山区,垦山为田。“西江贾客珠百斛,船中养犬长食肉”则可以总结出富商财富汇集,生活奢靡,农民的日益贫困和商人的奢侈生活,贫富分化加剧的社会政治经济现实也就显而易见了。

(3)“今朝半醉归草市,指点青帘上酒楼”可以看出商业发展深入农村,出现草市,因为草市是在农村,农村出现草市也就说明商业发展深入农村。而从“尔来盗贼往往有,劫杀贾客沉其艘”则可以看出商人虽然过着奢侈生活,但是富商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却得不到任何保障,富商往往成为劫杀的对象。面对商品经济发展的状况,宋政府依旧实行的经济政策当然是重农抑商。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唐朝商业和宋朝的商业;古代中国的经济·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重农抑商

2.

经济体制只有不断调整和创新才能保持经济发展的活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一

由于自由贸易在农业和地方小工业领域的成功,列宁进一步考虑利用市场发展国营企业,指出“国营企业也在改行所谓经济核算,实际上就是在相当程度上实行商业的和资本主义的原则”。……1921年12月,俄共(布)第十一次全国代表会议对当时的经济特点的总结是“国内市场的形成”和“货币交换的发展”。提出要“从市场的存在出发并考虑市场的规律来掌握市场,并且有系统的、经过深思熟虑的、建立在对市场过程确切估计之上的经济措施,把调节市场和货币流通的工作掌握在自己手中”。

——朱建明《列宁“新经济政策”述评》

材料二

1932年,罗斯福在马萨诸塞州的一次群众集会上发表演说:“当一个国家的贫困和失业人数超过了国家所能承受的范围和程度,那政策的调整只能成为政府唯一的选择,而且是越快越好”。

——《世界现代史资料汇编》

材料三

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强调物质利益在调动工人农民积极性上的重要性,但是仍沿着计划经济的思路用政府的力量来调整工农轻重的比例;后来承认市场在资源配置上的作用,但是强调“计划为主、市场为辅”;再到1993年十四届三中全会正式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当时的定位是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这次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地发挥政府的作用。

——林毅大:《转型国家需要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

(1)根据材料一概括列宁的“市场观”,并分析引起列宁改革的因素有哪些?(6分)

(2)材料二反映了罗斯福关注什么社会问题?(2分)

(3)据材料三,概括近四十年来中共中央对市场作用与地位的认识发生了怎样的变化。(4分)

本题主要考查列宁的新经济政策、罗斯福新政、十一届三中全会关于改革开放的决策

文档评论(0)

197****751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