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考试真题提分“天天练”(21).docxVIP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考试真题提分“天天练”(21).docx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考语文文言文阅读考试真题提分“天天练”(21)

【甲】

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珠可历历数也。

(节选自《核舟记》)

【乙】

傅子见安乡侯曰:“今马钧所欲作者,国之精器、军之要用也。费十寻之木,劳二人之力,不经时而是非定。难试易验之事,而轻以言抑人异能……”于是安乡侯悟,遂言之武安侯①,武安侯忽之,不果试也。此既易试之事,又马氏巧名已定,犹忽而不察,况幽深之才、无名之璞乎?后之君子,其鉴之哉!马先生之巧,虽古公输般②、墨翟③、王尔④,近汉世张衡,不能过也。公输般、墨翟皆见用于时,乃有益于世。张衡虽为侍中,马先生虽给事中,俱不典工官⑤,巧无益于世。用人不当其才,闻贤不试以事,良可恨也。

(节选自《汉魏六朝散文·马钧传》,有删改)

【注释】①武安侯:曹爽,魏明帝亲信。②公输般:鲁班,春秋时鲁国著名的巧匠。③墨翟:墨子,擅长制造守城的器械。④王尔:战国时有名的工匠。⑤工官:掌管营建和各种工匠的官署。

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②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B.①而轻以言抑人异能②犹忽而不察

C.①神情与苏、黄不属②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D.①公输般、墨翟皆见用于时②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2.下列对两文内容和写法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甲文中王叔远以桃核雕刻“大苏泛赤壁”,可见其工艺之精湛。

B.乙文中安乡侯向武安侯举荐,但“马先生之巧”仍被忽视。

C.乙文通过记述马钧的遭遇,批判了当时社会不重视实践、轻视科技发明、埋没人才的现象。

D.两文均着重写技艺,但各有侧重,甲文以“物”为重点,乙文以“人”为核心。

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句子

①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②闻贤不试以事,良可恨也。

4.甲文中的王叔远具有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请根据乙文内容,判断马钧是否具有工匠精神,并说明理由。

参考答案

【答案】

1.A2.D

3.①全都是就着(材料原来的)样子刻成(各种事物的)形象,各有各的神情姿态。②知道(听说、了解)人的才能又不让他去实践,实在令人遗憾啊。

4.示例1:我认为马钧具有工匠精神,他“巧名已定”,著名的巧匠公输般、墨子、王尔、张衡都不能超过他。

示例2:我认为马钧不具有工匠精神,他想制作对军队有用的精密器械,但没有被实践检验,从选文中不能看出他具有精雕细琢、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解析】

【导语】两文皆聚焦“巧匠”主题,甲文以核舟为载体重现赤壁之游,通过“八分有奇”的微雕艺术展现“因势象形”的工艺美学;乙文借马钧怀才不遇的遭遇,以“国之精器”与“不典工官”的对比,直指人才任用机制之弊。甲文工笔写物,乙文犀利论人,共同构成古代工匠精神的立体画卷。

【1题详解】

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都是助词,表示陈述语气,相当于“了”“呢”等;

B.连词,表转折,却/连词,表顺承;

C.动词,类似/名词,类;

D.介词,被/动词,了解;

故选A。

【2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D.有误,根据甲文第①段“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尝贻余核舟一”和第②③段对核舟的细节描写可知,甲文虽以“核舟”为写作对象,但核心是通过“物”的精妙来展现王叔远的技艺与人品,本质上仍以“人”为隐含重点;乙文通过马钧的遭遇,直接以“人”为核心,批判人才埋没现象。因此“甲文以‘物’为重点”表述片面,甲文的“物”是表现“人

文档评论(0)

睿希学堂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中小学教学资料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