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脑梗塞的治疗进展.docx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急性脑梗塞的治疗进展

【关键词】脑梗塞治疗

脑梗塞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是长期致残的首位病因,其病死率排在心肌梗塞和癌症之后,居第三位。形成脑梗塞的决定性因素是脑组织局部缺血的持续时间和严重程度。75%的脑梗塞是由于急性血栓形成或其他部位的血栓转移,导致局部脑血管闭塞造成的[1]。但是,目前在治疗领域还没有突破性进展,寻求新的治疗方法和途径已成为最紧迫的重要研究课题。笔者就近几年来国内外急性脑梗塞治疗现状与进展综述

1溶栓治疗

“时间窗”治疗

缺血脑组织的病理损伤呈渐进性发展,因此溶栓时机有时间限度[2]。溶解血栓、恢复血供是目前国际上认可最有效的一种治疗措施。超早期“时间窗”是溶栓治疗的关键。在临床实践中,在发病6~12h之内CT、MRI尚不能充分显示梗塞灶的大小,往往延误了溶栓的最佳时机。1991年,英国的Bamford等人提出了OCSP分型法[3]以指导临床治疗。该法的最大优点是不依赖于CT、MRI的检查结果,能够在极短时间内根据病人的全脑症状和局灶脑损害症状迅速分出4个亚型,提示闭塞血管和梗塞灶的大小和部位,为溶栓争取了时间。溶栓的时机:RinglebPA等[4,5]研究认为3~6h内溶栓治疗是十分有效的。不同个体对缺血的耐受能力不同,故溶栓时间有个体差异。NINDS报道,6h内溶栓有效率为%,24h有效率为8%。Wise认为,24~72h内半暗带区仍有被救活的希望。

溶栓治疗的主要方法

静脉溶栓

静脉推注或静脉滴注仍是目前国内外应用最广泛的溶栓方法。静脉溶栓要求的技术设备简单,方便快捷,操作技术容易掌握,创伤相对较小,可在短时间内完成,费用较低,患者易于接受。但静脉溶栓用药剂量较大,对纤溶系统影响大,出血较多,尤其对大血管的血栓溶栓效果较差,再通率较低,比较适合弥散性微血栓的溶栓。

动脉内溶栓治疗

超选择性动脉内溶栓治疗:动脉溶栓的一般方法是采用Seldinger技术穿刺股动脉或颈动脉,借助DSA图像跟踪,由微导管导航进入脑血管,可进行超选择性动脉内溶栓治疗。大脑中动脉是高度特异性的易形成血栓栓塞的部位,在脑梗塞发作6h内施行动脉内溶栓,能够在脑组织不可逆性损伤之前对缺血性脑组织进行缺血再灌注,从而改善脑梗塞的预后。超选择性动脉内溶栓治疗用药剂量小,局部药物浓度高,溶栓效果确切,再通时间短,对纤溶系统影响小,时间长,较为适合大血管的单一血栓或少量血块的栓塞以及术后暂不适宜静脉溶栓的患者[6]。但动脉溶栓需要DSA等昂贵的检查设备、操作复杂、耗时长、需训练有素的介入和神经专科医师的配合,这使得动脉溶栓难以在

血浆纤维蛋白原是参与血栓形成的重要因素,所以降纤治疗对急性脑梗塞意义重要。常用东菱精纯克栓酶、降纤酶等,能降解纤维蛋白原,抑制红细胞聚集,增强红细胞的血管通透性和变形能力,降低血小板黏附力,抑制血栓形成,疗效良好[8]。许多研究表明[9,10],巴曲酶及降纤酶可以降解纤维蛋白的降解产物D-二聚体,均未见出血的不良反应。全国降纤酶临床再评价研究协作组进行的二次大规模双盲临床研究证实了降纤酶的安全性、有效性,同时也提出大面积脑梗塞应作为降纤酶治疗的排除标准之一。但也有研究提出[11]降纤制剂只有在起病3h内使用才有效。

3抗血小板治疗

血小板活化在脑血栓的形成中起重要作用,因此在急性脑梗塞的治疗中抗血小板治疗也为人们所关注。抗血小板治疗主要通过抑制血小板聚集以达到改善微循环及抗凝作用,常用的药物有阿司匹林、噻氯匹定、氯吡格雷等。

目前阿司匹林对于急性脑梗塞的预防作用已得到肯定。大样本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显示,在急性脑梗塞患者发病48h内服用阿司匹林100~300mg/d,可有效降低病死率及复发率[11]。血栓素A2(TXA2)合成酶抑制剂:Ridogrel(利多格雷)、Ozagrel(OKY-046,奥扎格雷)、Isbogrel(cv-4151)等。奥扎格雷钠是血栓素A2合成酶抑制剂,亦是抗血小板聚集药,能抑制血栓素A2生成,同时促前列环素I2的生成,因此具抗血小板聚集、扩张血管、增加血流量和供氧量的作用,对脑梗塞有溶通和预防作用,抑制脑血管痉挛。对增加颈动脉的血流量和流速有一定作用,改善微循环有相当作用[12],可使缺血半暗带的血供尽快恢复,进一步促进神经功能恢复[13]。

4脑保护治疗(NPT)

随着对脑梗塞病理生理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神经保护治疗也成为急性脑梗塞治疗研究的热点之一。使用神经保护药的目的是减轻缺血后的细胞损害,延迟神经细胞死亡,以争取时间恢复脑灌注。按作用于受体的不同,NPT药物可分为:钙通道拮抗剂、天门冬氨酸调节剂(NMDA)、钠通道拮抗剂、γ-氨基丁酸转氨酶(γ-GABA)增强剂、

文档评论(0)

190****439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