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虞中书书》原文及译文.docx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答虞中书书》原文及译文

《答虞中书书》的作者是南北朝时期的陶弘景。这封《答虞中书书》是陶弘景写给虞中书的信,文中他劝友人一同隐居、修行,既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其品德的仰慕,也流露出自己隐居山林的心情以及对生死、人生的感慨。以下是其原文、译:

原文:栖六翮於荆枝,望绮云於青汉者,有日于兹矣;而春华来被,草石开鲜,辞动情端,志交衿曲,信知邻德之谈,无虚往牍。夫子虽迹躔朱阁,而心期岱岭,岂但散发乎高岫,以将飞霜於绝谷,良为钦哉?野人幸得托形崇阜,息影长林,每对月流叹,临风轸慨,徒事累可豁,而发容难待,自非齐生死於一致者,孰不心热者乎?举世悠悠,孰云同此?傥遇知己,相与共忧。朅来虞公,兹焉可迈,何为栖栖,空劳鼓缶,迨及暇日,有事还童,不亦皎洁当年,而无忸前修也。

译文:我像鸟一样在紫荆树的树枝上栖息,向着高空中眺望美丽如绮的彩云,这样的日子已经有很久了;而春天的花覆盖大地,草木和石头也呈现出新鲜的色彩,你的言辞触动了我的情感,我们的志趣在内心相交,我确实知道有德之人之间的交谈,不会在以往的书信中虚度。你虽然足迹留在朱门楼阁,但内心向往着泰山之巅,哪里只是在高山上披散头发,在绝谷中修炼丹药呢,实在是令人钦佩啊!我有幸能够把形体托付给高山,在长长的树林中隐藏身影,每当对着月亮发出感叹,面对着风深感感慨,只是世事的牵累可以消除,而头发和容颜却难以保持,倘若不是把生死同等看待的人,谁能不为此心焦呢?整个世界悠悠茫茫,谁能说和我有同样的想法呢?倘若遇到知己,就一起共担忧愁。哎,虞公啊,这样就可以一同度过时光,为什么要惶惶不安,白白地像庄子那样鼓盆而歌呢,等到有空闲的日子,让我们一起从事修道养生,返老还童,不也能在当年保持高洁,而不会面对前代的贤哲感到羞愧吗?

陶弘景是南朝齐梁时的思想家、医药家、炼丹家、文学家,人称“山中宰相”。当时政局动荡,矛盾尖锐,不少文人遁迹山林,从自然美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陶弘景的《答虞中书书》虽为短简,却兼具山林气韵与哲思深度,是南朝隐逸文学的经典之作,寥寥数语间,尽展“山中宰相”的精神世界。

此文“辞约意丰,景情交融”。开篇以“栖六翮於荆枝,望绮云於青汉”起笔,将自身隐居比作飞鸟栖于荆枝,既勾勒出山林生活的清幽画面,又暗喻对自由的坚守,无半句直白言“隐”,却处处见“隐”志。后文“春华来被,草石开鲜”以春日生机起兴,顺势引出“辞动情端,志交衿曲”的知己之叹,景语与情语无缝衔接,既避免了隐逸文常见的枯寂,又让情感表达更显自然真挚。

文章突破了单纯的避世牢骚,展现出“通透超脱的生命观”。面对“发容难待”的时光焦虑,陶弘景不叹衰老、不怨境遇,反而以“齐生死於一致”破之,将对容颜的执念转化为对精神永恒的追求;劝虞中书“有事还童”,并非空想修道,而是借“返老还童”的意象,传递“超越世俗得失”的人生哲学——这种通透,让隐居不再是消极逃避,而成了主动选择的精神栖居。

更难得的是,此文兼具“隐逸之境”与“知己之情”的平衡。陶弘景虽“息影长林”,却未故作清高、割裂人际,反而珍视与虞中书“心期岱岭”的共鸣,感叹“举世悠悠,孰云同此”。这种对精神同频的渴望,让清冷的山林生活多了份温度,也让文章跳出了“孤高自赏”的窠臼,更显人之常情与人格的丰满。

全文无华丽辞藻,却以“清、真、透”三字取胜,既是一封知己书信,更是一幅隐士精神图谱,读之如对清风,如临幽壑,尽显南朝文学“简约玄澹,自然天成”的审美特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86****292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