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对比阅读《曹刿论战》《孙子军争篇》《烛之武退秦师》含答案译文.docxVIP

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对比阅读《曹刿论战》《孙子军争篇》《烛之武退秦师》含答案译文.docx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考语文复习文言文对比阅读《曹刿论战》《孙子军争篇》《烛之武退秦师》含答案译文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问题。

【甲】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曹刿论战》节选

【乙】

故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是故朝气锐,昼气惰,暮气归。故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此治气者也。以治待乱,以静待哗,此治心者也。以近待远,以逸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者也。无邀正正之旗,勿击堂堂之阵,此治变者也。

——《孙子·军争篇》节选

【丙】

晋侯、秦伯①围郑,以其无礼于晋②,且贰于楚③也。晋军函陵,秦军汜南。佚之狐④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

——《烛之武退秦师》节选

【注释】①晋侯、秦伯:指晋文公和秦穆公。郑伯指郑文公②以其无礼于晋:指晋文公即位前流亡国外经过郑国时,没有受到应有的礼遇。③且贰于楚:并且从属于晋的同时又从属于楚。④佚(yi)之狐:郑国大夫

46.下列选项中,画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选项是(???)

A.以逸待劳????????????????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B.公从之????????????????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C.佚之狐言于郑伯?????????皆以美于徐公

D.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47.下列对选文理解表述不当的选项是(???)

A.鲁庄公和郑文公都善于听取他人的建议。

B.鲁庄公只看重衣食、祭祀对战争的影响,由此验证鲁庄公无疑是“鄙”的“肉食者”。

C.文中的对话描写很精彩,人物语言极具个性,符合人物的身份、地位、性格。

D.在阐述用兵方面,曹刿和孙武都具有较高的军事才能。

48.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彼竭我盈,故克之。

(2)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

49.【甲】【乙】两选文在阐述用兵方面相同的观点是什么?这些观点对我们今天的学习和生活有怎样的借鉴意义?

50.曹刿与烛之武在强敌入侵时,表现出不同的救国态度和精神品质。请结合【甲】【丙】选文作简要分析。

【答案】46.D47.B48.(1)敌方士气衰竭,我方士气正旺盛,所以打败了他们。

(2)如果派烛之武去见秦伯,(秦国的)军队一定会撤退。49.战争中要善于分析敌情,把握战机,军事上要后发制人;

示例:无论干什么事要善于分析;善于听取并采纳群众的意见;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等等。50.曹刿主动救国,同乡人阻止都没能拦住,表现出强烈的责任感和爱国情怀。(或以曹刿与“乡人”的对比突出曹刿抗敌御侮的责任感和护卫宗国的政治热忱。从曹刿与鲁庄公的对比中,以庄公的驽钝、浮躁反衬曹刿的机敏、持重。)烛之武不是主动出来救国,国君派他出使他都推辞,晓之以理后才答应出马,可见他重个人名利、轻国家大义。(或烛之武临危受命,他在郑文公一番诚意和透彻的分析下,抛开个人感伤和利益,承担起关系国家生死存亡的重任,体现了烛之武的深明大义。)

【解析】46.本题考查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A.介词,用/介词,因为;

B.代词,代指曹刿/结构助词,的;

C.介词,对/介词,比;

D.动词,派/动词,派;

故选D。

47.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B.根据“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可知,鲁庄公并不只看重衣食、祭祀对战争的影响,他还看重在政治上取信于民;

故选B。

48.本题考查文中重点句子的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1)重点词语:彼,代词,指齐军方面。盈:充沛,饱满,这里指士气旺盛。故:因此,所以。

(2)重点词语:若,假如。使:派。必:一定。退:撤退。

49.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能力。

①【甲】文讲述了曹刿在长勺之战中对此次战争的一番评论,并在战时活用“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夫大国,难测也,惧有

文档评论(0)

186****292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