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5学年湖北省黄石市大冶市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VIP

2024-2025学年湖北省黄石市大冶市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doc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24-2025学年湖北省黄石市大冶市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一、基础知识综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石之美者为玉,“玉”的本义是温润而有光泽的美石。汉字中,很多从“王”的字都与“玉”有关,且寓意美好,如“琼”“瑜”等【甲】含“玉”字的词语,常用来形容美好的人或事物,如“玉容”“琼楼玉宇”等;有关玉的民间传说和故事也是(①)如《和氏之(bì)》《女娲补天》等。

古往今来,人们将玉的特征人格化,并赋予儒家文化的道德标准,为历代仁人君子所推崇。《诗经》中有“有匪(同“斐”,文采)君子,如切如(cuō),如琢如磨”《礼记》中有“君子比德于玉焉,温润而泽,仁也”【乙】玉也是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如“宁为玉碎,不为瓦全”“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数千年来,中国人尊玉、爱玉、佩玉,寄托了对美好品德的追求。

从玉器,到玉文化,再到玉文明,玉已深入中国人的生活和认知。玉器所形成的玉文化已经成为中国社会文明中(②)的一环,当今社会,玉不仅继续激励着中华民族对崇高理想和完美人格,还益蕴含着温润谦和、宁碎勿折的人文精神。

1.根据拼音写汉字。

和氏之(bì)______如切如(cuō)______。

2.为文中括号处依次填入合适的词语,选择正确的一项()

A.①家喻户晓②宁缺毋滥

B.①家喻户晓②不可或缺

C.①举世闻名②宁缺毋滥

D.①举世闻名②不可或缺

3.文中【甲】【乙】两处分别填入标点符号,选择正确的一项()

A.【甲】。【乙】……

B.【甲】。【乙】——

C.【甲】;【乙】……

D.【甲】:【乙】——

4.文段末尾画线句子有两处语病,请进行修改。

5.联系材料,结合《经典常谈》中《(说文解字)第一》的内容,选择对“玉”与“和”的造字方法判断正确的一项()

A.玉—象形和—形声

B.玉—会意和—指事

C.玉—指事和—会意

D.玉—会意和—形声

6.班级开展研学活动,同学们尝试介绍博物馆的主器展品,请你仿照展品一介绍语示例,补写展品二的介绍语。

展品一:青玉双鹤佩(宋)展品二:青玉竹节杯(明)

示例:展品一佩身为展翅欲飞的双鹤,鹤头相对,翅爪相接。鹤为祥瑞之物,双佩有高洁、和睦之意。

展品二:______

二、名句名篇默写

(★★★)7.根据提示正确默写诗文原句。

诵读经典诗文,令我们开拓视野与感悟人生。孟浩然“气蒸云梦泽,①______”描绘洞庭湖之壮阔;王勃“②______,风烟望五津”展现唐都城之恢宏;常建“万籁此都寂,③______”,传递山寺静谧禅意;《诗经》“④______,君子好逑”,表达追求爱情之执着;陆游“⑤______,只有香如故”,表明身处逆境时的坚守;韩愈“⑥______,食之不能尽其材……”揭露统治者愚妄无知;白居易“夜来城外一尺雪,⑦______”,哀怜民生之多艰;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⑧______“展现推己及人的博大胸襟。

三、诗歌鉴赏

(★★★)阅读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东栏梨花

北宋·苏轼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

惆怅东栏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

[注释]《东栏梨花》作于宋神宗熙宁十年(1077),当时苏轼经历了众多的家庭变故,母亲、妻子、父亲相继辞世。在政治上,因为王安石变法而引起的新旧党争,苏轼离开朝廷,带着淡淡的忧愁、在地方为官。

8.通读全诗,诗歌以“______”比喻梨花,写出了梨花______的特点。

9.这首诗的诗眼是“______”这个词,作者借梨花抒发了______的感慨。

四、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选自《礼记·学记》【乙】

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理明矣,而或不达①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②决焉?”

(选自刘开《问说》)

注:①达:通达;②奚:怎么。

10.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不知其旨也()

(2)教然后知困()

(3)君子之学必好问()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像个〜孩子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没有找到的资料可以私信,这边帮忙下载一天一篇不收费,多出的看心情收费,欢迎留言,回复可能不及时请谅解。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