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妇女地位的社会变迁.docxVIP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唐代妇女地位的社会变迁

引言

站在西安碑林的《开成石经》前,指尖轻触斑驳的唐碑,恍惚能听见一千三百年前长安城的市声——胡商的驼铃、酒肆的胡姬歌声、仕女骑马而过的银铃笑谈。这个被后世称为“盛唐气象”的时代,不仅以开放包容的姿态吸纳着四方文明,更在性别关系的天平上,留下了独特的历史刻度。唐代妇女地位的变迁,恰似一面多棱镜:既有胡汉交融下的自由绽放,也有礼教复归中的艰难调适;既有个体女性在政治、经济、文化领域的突围,也始终笼罩在封建制度的历史局限中。要读懂这段变迁,需从初唐的开拓说起,沿着盛唐的辉煌,走进中晚唐的转折,最终在历史的褶皱里,触摸那些鲜活的女性身影。

一、初唐的开拓:胡汉交融下的女性觉醒

公元618年,李渊在长安称帝建立唐朝时,或许不会想到,他的三女儿平阳公主早已在关中拉起一支“娘子军”,为李唐政权扫平了西进之路。这位在《旧唐书》中留下“勒兵七万,威振关中”记载的女性,恰是初唐女性地位的生动注脚——此时的唐王朝,正站在民族融合的浪潮之巅。

1.1政治舞台的初登:从“娘子军”到“女政治家”

初唐的政治场域,女性并非旁观者。平阳公主的军事成就绝非孤例:长孙皇后在“玄武门之变”中亲自慰劳将士,《贞观政要》记录她“每与太宗言及政事,多所匡谏”;武则天的崛起虽在高宗时期,但她早年以才人身份参与朝政的经历,实则是初唐女性政治参与的延续。更值得注意的是,唐代宫廷女性的政治角色已被部分制度化:宫中设“六局二十四司”,女官可掌管尚宫、尚仪等职,负责宫廷礼仪、文书管理,甚至参与外朝奏报。《唐六典》记载,尚宫局“掌导引中宫,总司记、司言、司簿、司闱四司之官属”,这些女官虽无品秩,但实际参与着宫廷权力运转。

这种现象的背后,是北朝以来胡汉文化交融的历史积淀。鲜卑族建立的北魏、北齐等政权,保留着母系社会的遗风:女性主持家政、参与社交,甚至在部落事务中拥有话语权。《颜氏家训·治家篇》曾批评北朝“专以妇持门户,争讼曲直,造请逢迎,车乘填街衢,绮罗盈府寺”,这种“妇强夫弱”的风气,随着关陇集团入主中原,深刻影响了初唐的社会观念。

1.2法律与经济:从“附从者”到“有限权利主体”

初唐的法律体系,对女性权利的承认远超秦汉。《唐律疏议·户婚律》规定:“诸应分田宅及财物者,兄弟均分……其未娶妻者,别与聘财;姑姊妹在室者,减男聘财之半。”这意味着未出嫁的女性(“在室女”)可分得相当于男性一半的财产,虽非完全平等,但相较汉代“女子无分”的规定已是巨大进步。更值得关注的是“户绝财产”的继承:若户主去世无子嗣,“所有部曲、客女、奴婢、店宅、资财,并令近亲转易货卖,将营葬事及量营功德之外,余财并与女”(《唐令拾遗》)。这种对女性继承权的明确认可,在封建时代堪称突破。

经济领域,女性的劳动价值被显性化。均田制下,女性虽不直接授田(寡妻妾除外),但“桑田”的种植、纺织业的主导权仍掌握在女性手中。《唐会要》记载,贞观年间“妇人蚕桑,以供衣税”,家庭纺织业的收入不仅是“衣税”的来源,更是民间贸易的重要商品。敦煌文书P.3257《丁男口分田簿》中,多次出现“妻某氏,善织绫”的记录,可见女性纺织技能已成为家庭经济的核心竞争力。

1.3社会风俗:从“深闺”到“公共空间”

初唐女性的社交范围远非“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旧唐书·舆服志》载:“武德、贞观之时,宫人骑马者,依齐、隋旧制,多著羃?(一种遮蔽全身的头巾)。至永徽之后,皆用帷帽,拖裙到颈,渐为浅露。”从羃?到帷帽的变化,本质是女性从“全身遮蔽”到“面部可见”的身份解放。更有甚者,《新唐书》记载太平公主曾“衣紫袍,玉带,皂罗折上巾,具纷砺七事,歌舞于帝前”,女扮男装参与宫廷宴会,这种行为在初唐不仅未被谴责,反而成为“男女无别”的美谈。

这种开放风气,在墓葬壁画中留下了直观证据。陕西乾县章怀太子墓的《观鸟捕蝉图》中,三位侍女或仰观飞鸟,或执杆捕蝉,或静立沉思,姿态自然放松;永泰公主墓的《宫女图》里,宫女们手持团扇、方盒,列队而行,面容生动,全无后世“低眉顺眼”的刻板形象。这些壁画既是艺术创作,更是初唐女性社会地位的真实投射。

二、盛唐的绽放:多元文化下的自由图景

开元年间,长安西市的胡商们常看到这样的场景:穿窄袖胡服、着高头草履的仕女,骑马穿过朱雀大街,银鞍上挂着波斯锦袋,鬓边斜插着大食国的宝石花。杜甫诗中“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的盛景,正是盛唐女性最鲜活的注脚——此时的她们,已从“参与”走向“绽放”,在更广阔的天地里书写着自己的故事。

2.1审美与社交:从“内秀”到“个性表达”

盛唐的女性审美,是多元文化的大熔炉。受胡风影响,女性服饰突破了“宽袍大袖”的传统:窄袖短襦、高腰长裙、半臂(短袖外衣)成为流行;发髻式样更是花样翻新,《妆台记》记载有“倭堕髻”“双环望仙髻”“回鹘髻”等十余种;妆容上,“额黄”(用金粉涂额

文档评论(0)

甜甜微笑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计算机二级持证人

好好学习

领域认证 该用户于2025年09月06日上传了计算机二级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