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穿井得一人》对比阅读汇编.docxVIP

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穿井得一人》对比阅读汇编.docx

  1.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考语文文言文复习《穿井得一人》对比阅读汇编

(2023·广东深圳·二模)课内外文言文对比阅读

【甲】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节选自《吕氏春秋》)

【乙】昔者曾子①处费②,费人有与曾子同名族③者而杀人。人告曾子母曰曾参杀人曾子之母曰吾子不杀人织自若。有顷焉,人又曰:“曾参杀人!”其母尚织自若也。顷之,一人又告之曰:“曾参杀人!”其母惧,投杆④逾⑤墙而走⑥。

(节选自《战国策》)

[注]①曾子:名参,孔子的弟子。②费:鲁国的地名。③族,指姓氏。④杼(zhù):织布机的梭子。⑤逾:越过。⑥走:逃跑。

【丙】夫得言不可以不察,数①传而白为黑,黑为白。故狗似玃②,玃似母猴③,母猴似人,人之与狗则远矣。此愚者之所以大过也。

(节选自《吕氏春秋》)

[注]①数(shuò):多次。②玃(jué):古书上说的一种大猴子。③母猴:猴的一种,也叫沐猴、猕猴、马猴。

1.下列句中加点字的含义相同的一项是(???)

A.得一人之使/逢入京使

B.昔者曾子处费/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C.其母尚织自若也/若屈伸呼吸,终日在天中行止

D.人之与狗则远矣/亲贤臣,远小人

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横线的句子。

①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②此愚者之所以大过也。

3.乙文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人告曾子/母曰/曾参杀人/曾子之母曰/吾子不杀人/织自若

B.人告曾子/母曰/曾参杀人/曾子之母曰吾子/不杀/人织自若

C.人告曾子母曰/曾参杀人/曾子之母曰/吾子不杀人/织自若

D.人告曾子母曰/曾参杀人/曾子之母曰吾子/不杀/人织自若

4.以上三则选文共同反映了一个什么问题?哪句原文可以看成应对该问题的正确观点?网络时代的我们应该如何做?

(2023·上海宝山·二模)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小题

【甲】穿井得一人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乙】工之侨献琴

工之侨得良桐焉,斫①而为琴,弦而鼓之,金声而玉应②。自以为天下之美也,献之太常③。使国工④视之,曰:“弗古。”还之。

工之侨以归,谋诸漆工,作断纹焉;又谋诸篆工,作古窾⑤焉。匣而埋诸土,期年出之,抱以适市。贵人过而见之,易之以百金,献诸朝。乐官传视,皆曰:“稀世之珍也。”工之侨闻之,叹曰:“悲哉世也!岂独一琴哉?莫不然矣!”

(选自《郁离子》,有删改)

【注释】①斫:欧断。②金声而玉应:发声和应声如金玉碰撞的声音。③太常:祭祀礼乐的官署。④国工:这里指乐师,与下文“乐官”相同。⑤古窾(kuǎn):古代的款式。窾,同“款”。

5.【甲】文选自《》一书,初中阶段我们学过同一出处的作品还有《》。

6.解释下列加点词。

(1)及其家穿井()????????????

(2)使国工视之()

7.用现代汉语翻译【乙】文中的画线句。

贵人过而见之,易之以百金

8.【甲】文中,面对“丁氏穿井得一人”的消息,宋君的做法是“”;【乙】文中,面对“献琴被拒”的结果,工之侨的做法是(用自己的语言概括)。

9.下列对两则寓言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中,对于同一消息,由于传播范围不同,会产生不同的意思。

B.【甲】文中,对于同一消息,由于处理方式不同,会产生不同的结果。

C.【乙】文中,对于同一物品,由于使用方法不同,会产生不同的评价。

D.【乙】文中,对于同一物品,由于处理手法不同,会产生不同的价值。

10.两则寓言故事给我们的启示不同。

(1)【甲】文启示:

(2)【乙】文启示:

(23-24七年级上·河北唐山·期末)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

——《穿井得一人》

【乙】生而眇①者不识日,问之有目者。或告之曰:“日之状如铜盘。”扣盘而得其声。他日闻钟,以为日也。或告之曰:“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86****1274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