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有哪些信誉好的足球投注网站(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小松
杜旬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面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注释】
杜荀鹤(846~904):字彦之,自号九华山人,池州石埭(今安徽石台县)人。出身寒微,早得诗名,然屡试不第。大顺二年(891年)登进士第,为宣州节度使田頵幕僚。入后梁,得后梁太祖(朱温)赏识,于开平元年(907年)授翰林学士,迁主客员外郎,五日便卒。其诗多讽时刺世之作,时人赞其诗多“壮言大语”,能使“贪夫廉,邪臣正”。在艺术上,杜荀鹤专攻近体,尤长七律,不重辞藻,善用白描手法,诗风质朴自然,明快有力,后人称之为“杜荀鹤体”。曾自编《唐风集》三卷,录诗三百余首。
刺头:指长满松针的小松树。又,犹埋头。
而今:如今,现在。
蓬蒿[hāo]:蓬草和蒿草。亦泛指草丛;草莽。
时人:当时的人;同时代的人。
不识:不知道,不认识。
凌云:高耸入云,直上云霄。
木:树、木本植物的通称。
直待:直等到。
始道:才说。
【译文】
我就幼小的松树而写的诗
杜旬鹤
从小刺头藏在深深的草丛里,到如今才渐渐觉得超出蓬蒿。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赏析】
杜荀鹤出身寒微,虽有才华,却屡试不中,一生潦倒。因此,对于被埋没在深草中的小松,他有特殊的感情。他以小松自比,托松以申明远大志向。创作时间不详。
松,树木中的英雄、勇士。数九寒天,百草枯萎,万木凋零,而它却苍翠凌云,顶风抗雪,泰然自若。然而凌云巨松是由刚出土的小松成长起来的。小松虽小,即已显露出必将“凌云”的苗头。《小松》前两句,生动地刻画出这一特点。
“自小刺头深草里”——小松刚出土,的确小得可怜,路边野草都比它高,以至被掩没在“深草里”。但它虽小而并不弱,在“深草”的包围中,它不低头,而是“刺头”——那长满松针的头,又直又硬,一个劲地向上冲刺,锐不可当。那些弱不禁风的小草是不能和它相匹敌的。“刺头”的“刺”,一字千钧,不但准确地勾勒出小松外形的特点,而且把小松坚强不屈的性格、勇敢战斗的精神,活脱脱地勾画出来了。一个“刺”字,显示出小松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它的“小”,只是暂时的,相对的,随着时间的推进,它必然由小转大。
“而今渐觉出蓬蒿。”小松原先被百草踩在脚底下,可如今它已超出蓬蒿的高度;其他的草当然更不在话下。这个“出”字用得精当,不仅显示了小松由小转大、发展变化的情景,而且在结构上也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出”是“刺”的必然结果,也是未来“凌云”的先兆。事物发展总是循序渐进,不可能一步登天,故小松从“刺头深草里”到“出蓬蒿”,只能“渐觉”。“渐觉”说得既有分寸,又很含蓄。是谁“渐觉”的呢,只有关心、爱护小松的人,时时观察、比较,才能“渐觉”;至于那些不关心小松成长的人,视而不见,哪能谈得上“渐觉”呢。故作者笔锋一转,发出深深的慨叹。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这里连说两个“凌云”,前一个指小松,后一个指大松。大松“凌云”,已成事实,称赞它高,并不说明有眼力,也无多大意义。小松尚幼小,和小草一样貌不惊人,如能识别出它就是“凌云木”,而加以爱护、培养,那才是有识见,才有意义。然而时俗之人所缺少的正是这个“识”字,故诗人感叹道:眼光短浅的“时人”,是不会把小松看成是栋梁之材的,有多少小松,由于“时人不识”,而被摧残、被砍杀啊。这些小松,和韩愈笔下“骈死于槽枥之间”的千里马,遭到同样悲惨的命运。
由于诗人观察敏锐,体验深切,诗中对小松的描写,精炼传神;描写和议论,诗情和哲理,幽默和严肃,在这首诗中得到有机的统一,字里行间,充满理趣,耐人寻味。
总之,这首诗首句勾勒小松外形的特点。次句极写小松的巨大变化。三、四句笔锋一转,发出深深的嗟叹:不识的“时人”,是俗人,是愚人,是见识短浅的人。这是一首托物言志的小诗,它借松写人,托物讽喻。全诗语言精练,含蓄蕴籍,极富哲理。
试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1-12题。
小松
杜旬鹤①
自小刺头深草里,面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注]①杜荀鹤,出身寒微,虽有才华,却屡试不中,一生潦倒。
1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本诗与陆游《卜算子·咏梅》一样,是寓意深远的咏物之作,托物调喻,极富哲理。
B.第一句“剩”字一字千钧。不但准确地勾勒出小松的外形特点,而且刻画了小松的强大生命力。
C.第二句在内容上显示了小松由小转大、发展变化的情景,在结构上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D本诗值小松写人,没在深草中的小松反衬出诗人才华出众,却潦倒落魄,报国无门的形象。
12.《小松》三,四句连说两个“凌云”,这样与有何用意?结合诗句具体分析。(6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25年高中语文必修上册第三单元课内素材:多角度+适用主题+示范段落.docx
- 2025年上海市春考语文真题试卷(详析版).docx
- 2025年新课标高中语文必背古诗文60篇全集注(一)含相关训练及答案.docx
- 2026年高考作文备考训练:于守界中破界,于规则里升华.docx
- 2026年高考作文备考训练之作文讲评:不走出去,家就是你的世界.docx
- 2026年高考作文备考之作文题目审题立意强化训练(含解读).docx
- 2026年高考作文素材积累:不止亚军.docx
- 2026年高考作文素材积累之名人名著里的15则文采金句(含适用主题+写作范例).docx
- 2026年上海市中考语文备考之非连续性文本阅读例题摘选(附参考答案).docx
- 2026年上海市中考作文主题整理:色彩.docx
最近下载
- 2025年银行考试时事政治试题(附含答案).docx VIP
- 内蒙古工业大学2020-2021学年第1学期《普通生物化学》期末考试试卷(A卷)及标准答案.docx
- 小学信息技术(信息科技)四年级全一册义务教育版(2024)合集.docx
- 沪科版九年级物理全册实验目录 .pdf VIP
- 《泵与泵站》第二章课后习题答案.pdf VIP
- Moeller(穆勒)MFD Titan多功能显示器使用手册.pdf VIP
- 小学生电力科普小讲座课件.ppt VIP
- 城市形象:旅游宣传片制作策划书.pptx
- 精品解析:湖南省2022年普通高中高二学业水平合格性考试政治试题(解析版).pdf VIP
- 2025离婚协议书 (打印版).docx VIP
文档评论(0)